京城里新学堂的热度随着何天纵的升迁和郭德明的入仕又高涨了一波。打算着下届再开始招生的时候塞自家子侄进来的土豪更多了。
这不,几位主人公都没打算耽误工夫,一边哭穷学堂要招第二批学生了,可却没有钱扩建校舍,一边又放出风声,特招生的录取可以开始准备了。
那些世家大族里当家主事的人没一个是傻的,不过却并没有人觉得这么做有伤风化,心思活络好啊,自家那些个不成器的本就都是心思活络的孩子,若是交到老顽固的手里,那又和别的学堂有什么不同?还不是不对路。
不过这确是碍了一些传统私塾的眼,清高的人由于不屑,不予置评。没品的那些却也碍于皇帝这个大粗腿,不敢吭声。
嘟嘟和小四儿越发觉得当初把事情报给皇帝陛下是多么明智的举措了。至于连累家族?不存在的,赵家根本不求仕途,顾家家主又是皇帝的舅舅,那是别人说几句就能改变的?
学堂第二届招生的事儿,还是被甩给了赵家三哥赵宏信,众人这才知道,学堂里的学生们之所以都那么优秀,除了学堂本身办得好以外,在最初挑选孩子的时候赵宏信也是用了心思的。没良心不知道感恩的没要,看起来就脑子不好使的也没要,全京城挑挑选选才选中了一百五十人。毕竟是天子脚下,也没有太多无父无母无族亲的孤儿。
所以咱三哥这次要去周边的镇县去找合适的孩子了。原本家里长辈还觉得老三太欢脱,做事不太靠谱,事情交给他做主要也是想历练他,没成想这人心还挺细。
借由此,嘟嘟和小四儿想事情的时候也开始往远了想了。京城这边的学堂目前只打算搞个三年制的。第一年打基础,主修数学和语文,第二年学四个基础科学物理、生物、地理、医学的入门课程,并且在期末考的时候发布历练任务。第三年则完全是实操,主要以接学堂发布的任务和去工厂作坊里实习为主。
可是当初由于没想太长远,学生中还有一批小萝卜头呢。他们再聪明也不能七八岁就学完数理生开始搞发明啊。
嘟嘟的脑洞比较大,跟小四儿商量着说道:“学堂里非常优秀的小萝卜头应该就是之前你跟我提的肉肉、豆豆和那个叫木头的。这三个孩子学完基础语文和数学后,咱们得另给他们找老师才能不被埋没。至于其余的二十来个8岁以下的,让同届毕业的那些老实稳重的大孩子一对一带着先去咱自己的厂子里历练着呗,等他们满了十岁再回学堂重新学那几个副科”
小四儿:“我暂时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了,不过这次三哥去找生源可得跟他说,不能要7岁以下的了。碰到年纪小的好苗子,咱得另外安排才行。话说,那三个孩子你说另外找老师是什么意思?”
嘟嘟:“咱的新学堂虽然是另辟蹊径的新型教育,可也不能完全和当今的教育脱轨,只靠咱们几个推广,啥时候是个头,你还想不想过逍遥日子了?”
小四儿好像有点明白了又不是很通透,追问道:“你接着说”
嘟嘟:“这几个脑子灵又年纪小的,咱秘密带出来,给他们换个身份,培养几年后他们的同窗也都不记得他们的长相了,咱再让他们去考科举,还是朝里有人好办事啊”
小四儿慌忙的捂住了嘟嘟的嘴:“嘘!”做贼心虚的环顾了一下四周才又继续说道:“答应皇上的话必须执行,说不参与科举就决不能碰,不然就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而且你不知道赵家为什么不主张入仕吗?朝堂倾轧,结党营私,都没有好下场,更何况你还想从小就开始培养自己人当官”
嘟嘟拿开了小四儿捂住她嘴的小嫩手,还顺手摸了摸:“哎呦,我家学霸怎么突然糊涂了。怎么能说是咱们培养自己人,这学堂里的学生,可都是皇帝在培养的,咱充其量只是个管事罢了”
小四儿不像嘟嘟胆子这么大,二人商议完之后,她又把事情跟顾勇毅说了一遍。顾勇毅给出的答案就很简单:“理应交予陛下定夺”
小四儿听他这么说就安心了,不过在写报告的时候,还是非常小心措辞,写完后还给自家相公审了一下,过审后才让学堂的门子宋伯伯转交给下来巡视的顺子公公。
这次上交的报告里,小四儿坦然地承认了由于自己之前思虑不周,而给现在带来的难题。认错态度十分得好。而且不但提及了学堂如今面临的困境,还透露了想去稍远些的地方开分校的想法。
说实话皇帝陛下看到这次的报告书时是非常开心的,思虑不周好啊,年轻人就是该偶尔思虑不周犯点错儿才正常,他之前总觉得赵家这两个丫头有点神叨叨的,事出反常必有妖,可一时也说不清到底哪里不对劲,原来是之前她们优秀的过了分,多少会让人觉得有些怪异。
虽说那个义女来路有点不可考,可赵芳砚是知根知底的,从建国起,他就跟在父皇身边,除了学习帝王之道,处理政务,当然对康盛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有所了解。可前些年也没听说过赵府有什么才女啊。
如今清楚了之前自己想不通的地方在哪儿,又解开了疑虑,心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