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默默看完檄文,抬头看向孙权:“不知主公尊意如何?”
孙权缓缓摇头,无奈道:“尚未能有定论。”
长史张昭是主张向曹操投诚的,这时走上两步,对着孙权侃侃而言:“曹操拥有百万雄兵,且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我若是与之对敌,则名不正而言不顺。而且主公之所以能够抗拒曹操,靠的乃是长江天险。如今曹操已经取得荆州,则长江天险已成东吴与曹操共有,不足为倚仗也!”
他这番话说完,堂上一众谋士纷纷点头:“子布(张昭字)之言,甚为有理。”
孙权眉头锁得更紧,张昭又道:“主公不必再犹豫不决,若是向曹操投降,则东吴百姓得安,江东六郡可免于战祸也!”
孙权只是低头不语,良久之后霍然起身,只是说了一句:“孤去更衣,卿等稍待,子敬且随我来。”
鲁肃答应一声,跟着孙权转过屏风进了后堂。
下人捧来衣袍冠带,伺候着孙权更换衣物之后,他挥挥手示意下人退去,然后才看着鲁肃问道:“众臣多主张投降,不知卿意下如何?”
鲁肃冷笑:“若听了众人所言,便是深误主公也!其他人都可降曹,唯有主公万万不可!”
孙权“哦”了一声,问道:“卿何出此言?”
鲁肃正色回道:“若是我等降了曹操,必然会被封为当地官吏,日后慢慢升迁,做到州郡长官也不算太难。而主公若是降了曹操,却能去哪里安身?到时候最多封个侯爵,车不过一乘、马不过一匹,侍者也只有寥寥几人,更不可能像现在这样面南而坐,称孤道寡了。所以众人之意,其实都是为了己身利益,不可听信,还请主公早定大计!”
一番话说完,孙权也不禁耸然动容,叹息一声道:“方才众臣之言,实在是令孤失望至极。唯有子敬这一番言语,正与我所想相同。天赐子敬与我,何其幸也......只是曹操刚刚吞并了袁绍的军队,近来又得了驻守荆州的大军,其军力之强,怕是难以抵挡。”
鲁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我去江夏,请来了诸葛瑾之弟诸葛亮,主公不妨问问他,便可知道曹军的真正实力。”
孙权倒也听说过诸葛亮的名头,于是问道:“子敬是把卧龙先生请来了?”
鲁肃点头:“我将孔明安排在了馆驿中休息。”
孙权想了一下,说道:“今日天色已晚,还是先不要召见了。明日我令文武官员都来议事,先让他见识一下我江东的豪杰才俊,然后再谈军事。”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鲁肃早早来到馆驿,见到诸葛亮后忍不住再次叮嘱一番:“今日见到我家主公,切切不可说曹操兵力强盛之事。”
诸葛亮笑道:“子敬放心,亮自会随机应变,绝不会误了大事。”
于是鲁肃便带着诸葛亮来到江东议事的大堂,而此时得到孙权嘱咐的江东文武官员们,也早早都已经到了,文臣峨冠博带、武将盔甲鲜明,人人神情严肃地端坐在大堂之中。
诸葛亮毫不怯场,见孙权还未来到,于是与在场的官员们一一相见,问清姓名之后又逐个行礼问候。
江东众臣见诸葛亮行事大气,人又长得丰神飘洒、器宇轩昂,不免都暗暗赞叹。
当然不服气的也大有人在,张昭便第一个跳出来发难,问诸葛亮道:“吾乃江东微末之士,听闻先生昔日高卧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可有其事否?”
诸葛亮毫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回了一句:“此不过是亮平生小小比喻也,不值一提!”
张昭又问道:“听闻刘皇叔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才请得先生出山,因此自比为如鱼得水,更想要在荆襄之地大展拳脚一番。如今却被曹操占了荆州,不知道先生对此作何感想?”
诸葛亮见张昭问话咄咄逼人,心想此人乃是孙权麾下第一谋士,若是不能先将他镇服,又何谈说服孙权?
于是摇了摇扇子,一副云淡风轻状:“吾若是要取汉上(刘表占据的汉江流域)之地,其实易如反掌。只是我家主公刘备秉性仁义,不忍夺取同宗基业,因此才将荆州推让掉了。谁知刘琮一个孺子,竟然听信佞言,偷偷降曹,才使得曹操得意猖獗。如今我家主公在江夏屯兵,心中自有良策,非等闲之辈可知也。”
张昭显然是有备而来,紧接着又问道:“若真如此,那先生所言与所行岂不自相矛盾?先生自比管仲、乐毅,要知道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睥睨天下。而乐毅扶持实力低微的燕国,一口气攻取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此二人才是真正的济世大才。”
他轻舒一口气,继续说道:“先生在草庐之中,只会笑傲风月,整日抱膝危坐。如今既然跟了刘皇叔,应当为天下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才是。刘皇叔未得先生之前,尚且能够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称雄,如今有了先生辅助,更是人人仰望。”
“就算是三尺孩童,也都说刘皇叔得了先生后如虎添翼,眼看汉室就能复兴,曹氏将要灭亡。无论是朝廷旧臣还是山林隐士,都对刘皇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