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想不通杨修为什么会传出撤军的假消息,他和杨修的关系也算不错,生怕他因此惹怒了魏王犯下杀头之罪,于是急忙当面去问他:“公为何要命下人收拾行装,并传出大军将要撤退的谣言,犯了军法可不是开玩笑的!”
杨修哈哈一笑,并没有将夏侯惇的警告当一回事,并解释道:“只要看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已经有了退兵回归许昌的心思。鸡肋者,食之无肉而弃之可惜,正如同我军目下的困境,前进不能胜、后退又担心惹人笑,在此耽搁下去其实已经没有益处,倒不如早早退兵,来日魏王必然会下令班师。所以我才会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时手忙脚乱。”
夏侯惇听他说完之后,想起自己请示口令时魏王脸上的古怪表情,顿时恍然大悟,赞道:“汝是将魏王的心肝脾肺都看透了也!”
于是他回到自己营帐中,也吩咐随从开始收拾行装。
不知道是谁将消息走漏了出去,很快便传遍了曹军大营,所有人都知道魏王不日将要退兵,自此全军上下更无半点斗志。
当天夜里曹操辗转难眠,一直处于是否要退兵的纠结之中,以至于夜不能寐。
于是他干脆起床,在兵器架上提了一柄钢斧,也不带护卫,一个人在营寨中来回巡视起来。
走到夏侯惇的营帐前时,看见里面灯火通明,兵士们来来去去忙得不亦乐乎,正在将一应器物捆扎打包,一副马上就要撤退的情景。
曹操顿时纳闷起来,自己并未下令,夏侯惇怎敢私自做起退兵的准备来?
于是他干脆走了进去,看见夏侯惇后开口就问:“为何私下收拾行装?”
夏侯惇看见魏王来到,急忙躬身行礼,然后回道:“这是主簿杨德祖(杨修)知道了大王有撤军回归之意,特地告诉末将的。”
曹操愣了一愣,眼中蓦然闪过一丝寒芒,立即派人去将杨修叫了过来,问他为何要私下传播退兵的谣言?
杨修见事情闹大,如今更是连魏王都惊动了,顿时后悔异常,只能老老实实将自己从“鸡肋”口令中猜测将要撤兵的事情说了一遍。
曹操听完后勃然大怒,眼中杀气毕露:“竟敢乱传谣言,乱我军心!”
当即厉声命令夏侯惇帐中的亲兵将杨修推到了营寨门口当场斩首,并将其首级高高挂在辕门上示众。
要说杨修也是作死,他平时自负才华,为人一直恃才放旷,已经不是第一次犯曹操的忌讳了。
曾经曹操命人造了一座花园,落成之日,他就前往观赏,随后也不说造得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只是提笔在花园的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然后扬长而去。
下人们看着这个字都不解其意,杨修笑着将答案说了出来:“门内添一活字,乃是个‘阔’字,丞相这是嫌园门太阔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将围墙和园门都拆了重新建造,改造完成之后再请曹操前往观看。
曹操看后顿时大喜,问道:“谁人如此知我心意?”
众人齐声回道:“杨修也。”
曹操点点头,看似面色欣喜,实际上心里却对杨修的聪明才智暗暗忌讳起来。
又有一次,塞北送来一盒用羊奶制成的酥进献给曹操,后者品尝了一口后,提笔在盒子上写了“一盒(合)酥”三个字,随后放置在案头。
曹操走后,杨修恰好进屋,看见案头上的酥和盒子上写的三个字后,竟然取来汤匙,然后招呼屋子里的侍从等人,一人一口将酥吃完了。
曹操因此有些愠怒,问杨修为何带着众人偷吃,谁知他笑眯眯地回道:“盒子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我等岂敢违背丞相之命?”
听完他的说法后,曹操哑口无言,只能装作大度一笑而过,其实心里对杨修的这种小聪明已经起了厌恶之感。
曹操因为疑心病太重,总是担心有人会在自己熟睡时暗害他,因此特地关照下人:“我梦中最好杀人,凡是我睡着时,汝等切勿近前。”
这天他饭后在榻上午睡,被子滑落在地,一个近身侍卫看见这一幕后,就上前将被子拾起来重新盖到曹操身上。
谁知曹操突然从床榻上一跃而起,拔出墙上挂着的宝剑,将这个侍卫刺了个透心凉,随后再度上床安睡。
半晌之后他睁开双眼,起身后看见床边死在地上的近侍,假装震惊道:“谁敢杀吾近侍?”
其余知情的侍卫这才敢开口将事情说了出来,曹操听完后痛哭出声,并命人将死去的侍卫厚葬。
从此人人都以为曹操确实会在梦中杀人,只有杨修对此不以为然,甚至还在那侍卫下葬时,指着他的棺材叹息道:“丞相不在梦中,你才是那个在梦中之人啊!”
话中的含义直指曹操假寐,是故意拿侍卫之死来警示他人。
这句话传到了曹操耳中,使得他对杨修的观感更加厌恶。
曹操的第三子曹植,仰慕杨修的才智,经常会邀请他去家中谈论,两人谈得情绪高昂之时,常常会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