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吕蒙按照陆逊所言,果真以生病的名义,上书请求辞官。
而陆逊回去见了孙权之后,也将两人商量好的计策详细说了一遍。
孙权下令召吕蒙回来养病,后者当即离开陆口大营,星夜去建业与主公相见。
孙权见到他后自然要问起接替陆口大营守将的人选:“陆口之任,当初周公瑾临死前,推荐了鲁肃代替。而鲁子敬临去时,又举荐了卿来接任。现在卿辞官养病,自然也该推荐一个才望兼备的替代者才是。”
吕蒙对此早有准备,当即回答道:“若是用一个名声卓著之人接替我为陆口守将,关羽必然会有所防备,不利于计策进行。陆逊年纪虽轻,也名声不显,关羽对他必定不会有所疑忌,不如就让他来接替陆口守将一职。”
孙权听完后频频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在次日就拜封陆逊为偏将军兼任右都督,代替吕蒙去镇守陆口。
陆逊突然受此重任,不免有些诚惶诚恐:“某尚年幼,学识不足,恐怕不堪重任。”
孙权呵呵一笑:“是吕子明保举了卿,必然不会有错,卿不必推辞。”
陆逊也就不再推让,当场拜倒接受了将军印绶,连夜去了陆口大营,接手了马步水三军的统领权。
大致将陆口大营的军务理清之后,他就开始按照自己对吕蒙所说的那样,特地写了一封书信,并备下骏马、锦缎、美酒等厚礼,派遣一名使者带着这些东西前往樊城去拜见关羽。
此时的关羽刚刚由华佗治好了箭毒不久,正在大营中安心养伤,因此也没有继续领兵攻城,而是暂时按兵不动。
忽然有亲卫向他禀报:“江东陆口大营的守将吕蒙病危,孙权下令让他返回建业养病,最近新拜陆逊为将,代替吕蒙镇守陆口。如今陆逊特意派遣使者带着书信礼物,前来拜见。”
关羽不疑有他,毕竟名义上孙、刘两家还是联盟,新任的陆口守将派人来拜见一下自己这个荆州统领,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
于是他命将来人带进大营,东吴特使进来之后毕恭毕敬地对着关羽行礼,后者问清楚东吴果然拜了名不见经传的陆逊为陆口守营大将,忍不住连连摇头:“孙仲谋的见识未免有些短浅,怎会拜如此一个孺子为将?”
使者得到陆逊的指示,将姿态放得极低,躬着身子说道:“陆将军之所以修书备礼命我前来,一是来为君侯作贺,二来希望孙、刘两家能继续和好,还请君侯不要嫌弃区区薄礼。”
关羽矜持地点点头,接过使者递来的竹简书信,打开一看,见信中言词用得极其卑微恭敬。
一封信看完,他忍不住心头畅快,大笑数声之后,命手下收了礼物,然后再打发使者回去。
使者很快返回了陆口大营去见了陆逊,回道:“关羽看信之后十分欣喜,此后必然会放松对江东的警惕之心。”
陆逊见自己的计策初步成功,也不禁喜出望外,又派出了许多细作前往荆州打探守军的动向。
数日之后细作陆续回报,关羽果然调派了大半荆州兵马前往樊城,等他臂上的箭疮稍微有些好转之后,便要再度围攻樊城。
陆逊得到消息之后,派人星夜去建业报告孙权,后者当即将吕蒙召来,问道:“如今关云长果然调遣了荆州大军去攻打樊城,正是设计袭取荆州的大好时机,卿可与吾弟孙皎一同引领大军前去,如何?”
他口中说的弟弟孙皎,表字叔明,是孙权叔父孙静的次子。
吕蒙听完后沉吟半晌,缓缓说道:“主公若是认为吕蒙可用,不妨便单独任用。若是认为叔明可用,则单独任用叔明也可。昔日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事情虽然都由周瑜决断,然而程普一直对于自己以老臣身份而屈曲于周瑜之下的事情耿耿于怀,以致两人并不和睦,直到后来见识到了周瑜的大才,方始敬服。而我吕蒙之才不如周瑜,叔明与主公的关系又亲过程普,恐怕他更加不会服我。”
孙权被他一番话说得恍然大悟,当即收回成命,单独拜封吕蒙为大都督,总制江东各路军马。
而堂弟孙皎则被任命在后方总督粮草,如此两人互不干扰。
吕蒙拜谢过孙权之后,当即就在校场上点了三万精兵,随后用快船八十余艘,命一部分士兵扮作商人,都身穿白衣,其余精兵则隐藏在船舱之中。
随后他又调遣韩当、蒋钦、朱然、潘璋、周泰、徐盛、丁奉等七员大将,领兵在后方跟进。
其余江东兵马则由孙权带领,作为接应。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吕蒙请孙权作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给了曹操,说江东起兵在即,请他派兵从关羽后方出击协助。
再将事情向陆逊通报之后,吕蒙一声令下,装满了白衣士兵的快船就组成了船队,浩浩荡荡往长江以北的浔阳江方向而去。
船队昼夜行驰,很快来到北岸,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无法瞒过江边烽火台上的守望士兵。
士兵驾船拦住船队询问,东吴这边则早已准备好了说辞:“我等皆是客商,因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