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镜花月间的固执(1 / 1)

旧梦归歌 托腮闲鱼 1213 字 2022-12-12

┈浅析《原谅》

本片以一个莫名其妙的固执青年与他守旧自以为是的母亲展开的故事。很多情节需要结合日常不然会显得很断,情节不完善。但结合实际生活之后反而情节处理得当。大量的手持镜头在影片中出现,在于日常元素的背景结合下,使得影片更有真实感。

片中的情感冲突是一大亮点,选择了一个“我做的,还不都是为了你好。”作为冲突,设置了一个瑕疵必报,喜欢用冷暴力的母亲和一个天真而又固执,“要面子”的儿子。此前母亲一些行为在儿子眼中便是偷窃是不要脸的行为,可最后发现自己那所谓正直善良不过是让别人欺负他的原因,“要面子”与固执的行为在社会上是无意义的,没有任何实用性的,才发现原来母亲那些伎俩才是在社会生存下去的技能。母亲也在儿子从派出所出来后没在继续使用冷暴力,而是去居民楼要了杯水给他,这里很细节,儿子发现母亲在他身后消失,原来以为母亲又要继续使用冷暴力了,结果没想到的那种惊愕,前后的对比尤为强烈,双方在这种画面的表现下重归旧好。短片采用三幕式结构,即儿子退学、不愿穿红毛衣;到母亲发现儿子退学,冷战开始;最后儿子好心提醒却被讹诈成小偷,母亲来保释提人。

从影片的家庭关系,可以反映出的是大部分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我都能看出影片中的是一个单亲家庭,属于是一个既有钱又没钱的窘境之中,在影片的开头及中间充斥着母亲那充满那句为了你好的意象下,这可能是大多数家庭的通病,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就算解释了也不会去听从,吸取建议,最终一句为了你好宣告收尾,否则就使用暴力诱惑是冷暴力,例如大妈来强迫孩子让他们屈服,这可是一个传统的问题,也许父母在小时候爷爷奶奶的也是这么教育的,所以如今把这样的教育方式生搬硬套也无可厚非,毕竟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片中儿子好心提醒被讹与他母亲在公交车上被让座时骂让座者神经病如出一辙,两个初入社会的小伙都以天真善良以及可笑的正义感来面对残酷的社会,在男主被提出拉开外套进行检查时,他却因为毛衣害怕丢脸的原因选择了逃跑,这一举动助长了大妈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坐实了在围观群众心中,他是一个小偷的形象,从而导致了一群青年追着他骂他小偷,承认了自己没有偷窃的偷窃,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认为只要自己认为没有偷,跑了就不用丢脸,用这种无比天真的想法及其方式回去一身的清白,这也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关系。

影片中的好人就该被拿枪指的背后是血淋淋的现实,鲁迅与文笔提醒国民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但与影片中一样,被讹的人虽知对方的讹诈,但或是徒所谓的脸面,或是为了省事,或是自以为是的解决方法,从而助长了这类讹诈者的嚣张气焰。

虽然影片中母子的关系很僵硬,但双方心中无疑都是爱着对方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不管怎样的家庭,其间的温暖的确是超过了世间的一切,家人的关心是为外人所不能给予的,所以愿世间安好,万物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