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一个一百万(1 / 2)

孙南北的搜索,没有得到答案,但是不重要。

有些问题是不需要答案的,

因为他必须,也只能这么做。

“中药·金线莲,未成熟”

还是未成熟,孙南北也没有气馁,用小铲子小心翼翼的把金线莲连根刨出来,带了两株,下山去了。

县卫生防疫站。

孙南北来的时候,里面冷冷清清,空旷的大厅里只能听到更里面传来一声声娃娃的啼哭,许是医生在给新来的小孩儿打疫苗。

没看到人,孙南北就在里面闲晃荡,被人家叫住。

道明了来意以后,去办理手续,填了检测单。

“就这个是吧?交钱吧,200。”

“什么时候能出结果呀?”

“三天左右吧,急的话就加钱,500。”

孙南北想想,点点头,也没在意,给了500块钱。

“你明天来就行。”

办理好之后,孙南北出门去,手续单随手放在兜里。

其实检测药材,只是个幌子。

生之泉种出来的药材,是不是好东西,他心里有底。

此举,可谓是投石问路。

就看能不能碰上有心人了。

办好这件事,孙南北又赶往县城里的一个小型中药材供应市场。

地方不大,就一条街,七八家门面,都还算亮堂,也没什么大的文章。

挨家挨户的,也不遮遮掩掩,孙南北大大方方的串起门来。

不管给多少钱,孙南北就是不松口,一直走完了最后一家, 正要出门去,老板抬手拦下了他。

老板脸上堆着笑,伸手扯着南北衣服,引到楼上。

二人坐下,老板沏一壶茶。

“正宗的武夷山岩茶,是我爱人从福建,专程带回来的。”

孙南北其实不甚喝茶,饮料也从来不喝,平日里自己一个人,一直是只喝白水,而且是热水。

不喝饮料不是因为不喜欢喝,是从那年以后,没有钱,就长期的不吃零食,不喝饮料,时间长了,也就真的不爱喝了。

只喝热水,是因为怕喝凉的生病,独自在外面生活过的人才会懂,病不起。

孙南北看老板满脸笑意,也就笑笑,把手上的金线莲又递过去,老板接在手里。

“这条街我走了一遍,每家都问了,您是第一个留我的,我就当您想做这笔买卖。”

老板点点头。

“您会留我,我相信是您看出了这金线莲的问题,您就当这是野生的金线莲,怎么种的您别管,我有500斤。”

老板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第三家店,临河铺的刘老板给的价格最高,每斤1000块钱。”

老板开口了。

“怎么没卖呢?”

“说实话,我不懂老板这里面的门道。这东西能卖多少,您能赚多少,我心里一点数没有,但是我要2000。”

“没得商量吗?”

“抱歉。”

老板犹豫着,孙南北注意到他眼神有些动静。

老板端起茶壶,又给南北的杯子加水。

这一次,杯子满满的,快要溢出来了。

孙南北看心下一叹,看了一眼,还没说话。

“一九八四年,庄稼还没收割完,女儿躺在我怀里,睡得那么甜......”

南北的手机响了。

“您好,请问是孙先生吗?”

“您说”

“我这边听说您手上有上好的金线莲,想跟您见个面。”

“您是从哪儿听说我的?”

“这个...”

“嗯?”

“哈哈哈,也不怕您笑话,有个朋友在卫生防疫站。”这种事儿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孙南北心下了然,看来投石问路,确实是砸到有心人了。

“您出多少?”

对面的人也没想到孙南北这么直接,有点意外。

“您有多少斤?”

“500斤。”

“您能保证药材品相质量跟送来的一样的话,1500。”

“2000,明天上午交货。”

其实,没有这么谈生意的,不过南北心下是有底气的,金线莲市场上的价格,一直都是起伏不定的。

便宜的有100的,贵的有上万的。虽然孙南北种的这些还是未成熟的半成品,但那是南北自己通过金手指才能看到的!别人又看不到!

要知道,一般的金线莲品相在8厘米到18厘米,南北的金线莲可是足有20厘米啊。

谁能说它未成熟嘛!

“小兄弟爽快,交您这个朋友。”

孙南北挂掉电话,歉意的给这边老板打个招呼,就要离去。

老板却听出了电话里的意思,赶忙起身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