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结果≠真相(2 / 5)

的手段。大人总是自以为是,说起阴私之事不对孩子设防。

太宗不爱女子,常在宫里或去承恩伯府与萧瓒抵足同眠,萧瓒一死,哀毁过度,不久随之离世。高宗不为太宗所喜,太宗私下感慨过‘君不得以民选,则不爱民;君不惜民,乃致民生苦惨而暴起,更伤民,徒呼奈何’,甚至觉得谢弛更有明君之相,萧轩堪为肱骨。所以高宗一登基,就送这俩人去陪太宗。

高宗和太宗一样博爱,只不过爱的是娇弱女子,蠢到以为以为自己是独子就地位无虞,横眉冷对祖母,直到爱妾们被太宗割韭菜似的砍了一茬,才兢兢战战地和祖母生下父皇。从此太宗一心养育父皇,对高宗视而不见,为了不被隔代传位,高宗才与祖母和好,进而有了姑母。

人皆说祖母肖似萧瓒,‘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文韬武略不输于伯珪(萧瓒的字)’,不也没能让母后远离后宫,最后丧命于此。

都言父皇深爱母后,在她及笄那年,老六出生后再无其他子女,直到自己降生。可那又如何?死人终归比不上活人,不是又有更小的了么?小八小九的出生,直接告诉世人,他这个太子不见得是最重要的孩子,春秋正隆的皇帝还会不断地有新的女人新的皇子,再有个新的皇后新的太子也不足为奇。兄弟们的心,也正是那时大起来了,七岁的他是个绝好的靶子。他们虽然不如他聪明,却知道如何利用他的聪明,让他自负到伤己伤人。

祖母和皇帝不是不照顾他,只是他心中有怨怼,怨祖母没有全力阻止母后入宫,恨皇帝娶了母后,却不曾好好保护她。

萧瓒离世前已给出生不久的母后定了娃娃亲,论及婚嫁时那人莫名受伤只能退亲,后面相看的几户人家,不是被皇帝远调,就是家中丑事被揭露,声名扫地。眼看马上二十的母后不得不在太后的劝慰下妥协。

说什么难产,气血两崩回天无力,真是笑话!母后从小习武,注重养生,每月的小日子都非常规律,她只用了不到四个时辰就生下自己,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会气血不足?

袁懿眸色转深,既然佛祖庇佑,让他重生,他发誓定要好好过完未竟的人生,该是自己的东西都要拿到手!找出害死母后的人碎尸万段!让所有害过他的人都死无葬身之地!

他神色越发森然,好想现在就杀了那些不安分的皇兄和妃嫔们。

“你冷么?”软糯的声音充满关心,一只小手给他把锦被拉高。

袁懿一怔,看见顾辞皱着小眉头,他才发现自己的手搂得太紧弄疼她了,他连忙稍微松开,亲了亲她。

顾辞也摸摸他的脸,“饿了心情就容易不好,要不要一会吃个奶油卷?或者我们偷偷去御花园里烤肉吃?”

袁懿感受着怀里温软的身子和轻柔的小手在他肩膀拍抚,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杀意慢慢沉淀。

有时候他忍不住会想,如果母后没入宫,他是不是能活得明媚幸福,像如今的阿鸾一样?有人为他遮风挡雨,不用经历那些不堪和算计?不过转而觉得没可能,哪怕是贫苦人家,兄弟还争食呢。狼就是狼,再怎么养得舒服,他也没可能和这个笨丫头一般,就知道惦记吃,好像活在桃源乡一样,怎么也学不会勾心斗角。

这些年萧律对他还是和前世一样教得尽心尽责,两人学的内容都一样,宫闱秘史阴私算计听了多少,可这个丫头就是没一点长进,死心眼得让人头疼。

这次是他大意了,没想到所有的酒都是被下过毒的,而且分量极轻,当时没反应。等他趁着烟火悄悄离开舫亭,准备绕一侧的林子,去前殿接顾辞的时候,遭遇四个刺客。林子里的禁军一个影子都没,明方的呼救信号也没人应答。明都和明方重伤,杀死了三个刺客,他也被毒镖射中,在燃起迷香的净房里假装晕倒,想诱唯一活着的刺客过来,好一举击杀。谁知那人见他昏迷,反而退去。他挣扎着潜入崇禧宫后殿,躲在太宗牌位下,一是想着有顾辞知道这个地方,明秀久不见他,定会派人来找,不会错过。另一个原因就是据说那里有安排暗卫保护。刺客没想要他的命,那必是要做局。只要能活下去,他不惧任何阴谋诡计。

没料到她也惦记着这事,自己躲得好好的,却在看到有人搜屋之后亲自来找。当时他虽不能动弹,神志也开始模糊,但还有知觉。看着她故布疑阵,给他解毒,心中颇欣慰,他的小丫头还是很聪明的。

待到事后回想她抖着身子抵在他身前生死不知,他才后知后觉,她一门心思都是救人,完全没想到要护己。她完全可以不在意他的生死,已经派人报信,就算他死了也不会有人责备一个六岁的小姑娘。被暗箭射杀时,哪怕她真的拿自己去挡这一下,他再死一次,都不会怪她。

谁成想这个笨丫头就是宁可拼着自己会受重伤,也不肯做一丁点违心之事!

没人知道顾辞的伤是为他而受,都以为是要杀他的人误伤她。她自己也一句没提,或许以为连他都不知道。

他旁敲侧击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