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闹过后,袁懿出去洗漱,顾辞打开食盒里的蛋糕,表皮烤得金黄,里面是少许奶油和层层桃肉,这是让厨娘辛苦了一下午失败数十次才做出来的。不过即便是失败品也很受大家欢迎。蛋糕比平时的微甜,果香奶香很浓郁,袁懿必然喜欢,吃得很是开心,直夸她良心大大地好。
“查林家的事是因为耶耶去北关了么?”拍好马屁的顾辞开始提问。
“姑父在不在北关,镇北军都不会是别人的。”
“那为何把林家的事查得这么仔细?”
袁懿沉默轻抚她的脸许久,才说:“你觉得谁最想我死?”
“难道是广思王?!”
“或许应该说是,德妃。”
“什么!……那她岂不是鸡飞蛋打了?”顾辞一怒,继而笑得很开心,害人害到自己儿子,呕血了吧。
袁懿眉眼舒展开,开始给她娓娓道来。
其实也不能怪林德妃心大,林家两代女子入宫,都挺得宠,但最终还都被萧家女压下,当然暗地不服气。林太妃也就罢了,小门小户,人蠢没见识,林德妃可不是省油的灯。她虽然不是聪明绝顶之辈,但做事果断干脆,善于抓住机会。说服父亲和哥哥对皇子和宝仪下手,就是她为了化解林家危机,向太后和皇帝投诚之计。而且她从一开始入宫就打着对皇帝深情不悔的旗号,谨小慎微默默无闻地熬着,正月生下五公主,腊月就得了早产一个月的六皇子,再到后来把哥哥推入镇北军掌权,这般拼命,难道会甘心跟林太妃一样,日后就在皇觉庵终老,或出宫给儿子带几个孙子?
上元节那天晚上派出刺客买通禁军的人正是林德妃,活下来的那个刺客在御花园里找到了尸体,都是林太妃留给她的死忠之人,就这么一股脑没了。
至今他还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活口放过他,顾翮曾私下告诉他,那人死前应受过重刑,看来很可能皇帝知道原因。
皇帝登基后众多太妃移宫,比较混乱,支开禁军的那个上尉曾与某有子女的太妃私通,被当时协理宫务的林德妃知晓,所以不得不听命。
当然事后这位太妃直接在皇觉庵睡过去了,子女不能确定是不是高宗血脉,子孙血亲一起送上路,媳妇驸马等姻亲全部撸成庶民,发配玉门关守国门。
被顾辞画下来的两人,最后供出来受敬事房管事的梁内侍指使,平日通过两妃私下派人去敬事房阅档的机会联络。这次按吩咐是把净房里被迷晕的太子丢到崇禧宫某个假山里,再塞进去一个邱才人的荷包。本来说的是假山里还会有个女人一起躺着,他们没见着,有去往后殿的痕迹,怕事没办好,才去查找一番。梁内侍在梁良妃甫进宫时就认其为本家,平日并无往来,这次陷害袁懿的整件事都是他一手策划单线联络,净房放迷香和酒里下毒的内侍都是他的小徒弟。邱才人那的钉子临时反悔,只递出去一个荷包,并未把人也弄过去,才没发生一尸两命的事。
只是姚女官派人对付顾辞这事尚未明朗,或者说,查出来的结果并不真实。
梁内侍与姚女官没有任何联系,说动姚女官的魏紫已经死了,姚女官也只交代是因为羡慕柳姨奶奶能出宫嫁给心上人顾普,想效仿为之,与长宁伯世子结缡,以此为条件才答应替魏紫遮掩。依她供述,魏紫与世子有渠道来往,还曾递给她一块世子从小不离身的玉佩,附有世子亲笔所书的情诗一首,所以她深信不疑。魏紫只是想让顾辞落单,而且到时候随侍在旁的是曾嬷嬷,本就是顾家的人,不会对顾辞不利。即便真有害人之心,也是顾家的事,与宫里无关。所谓的赠玉之事自然被世子本人否认,情诗是他参加某诗会留的墨宝,而且还是书童捉刀,根本没放在心上。
曾嬷嬷除了把自己家里情况交代清楚外,还说了那些天她并不在府里当差,是一个穿清颐院服饰的小丫鬟请她去护国公府路口见的魏紫,看到宫中腰牌后她才敢上车。进宫之后魏紫交代完就带着人离开了,她一直在崇禧宫前殿外等候。若是甘棠没和她离开,她也会想办法把她和阿钺的衣服弄脏,但确实不会也绝对不敢伤害顾辞。
线索到魏紫身上就断了,姚女官身边的人都证明魏紫并未与长宁伯府或是杜贤妃有太多来往,她管着慈宁宫的器皿玩物,甚少去妃嫔处,最多的是去某处花园摘花折枝换给太后看,但几乎没落过单,都有小宫女陪着,或是和姚黄一起去散步。
真和杜贤妃牵扯上的是弄脏文青衣袍的小内侍,是杜贤妃身边的莲青暗示他,如果看到顾辞是一个人的话,就想办法通知贤福宫的人。小内侍正准备去找莲青,没想到文青也在,因为收了银子,一时心里慌张,不小心洒了灯油。而杜贤妃抱屈说,她是想让莲青带着九皇子去陪顾辞才这么交代的,并无恶意。
想到此节袁懿的怒气就上涌,那个蠢透了的老九平日还老念叨顾辞,说攒了很多好东西等着给她玩,这种夯货也敢肖想阿鸾,简直不知死活!
“以后别理老九,他脑子都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