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白城东边,可作为前哨站,监视蒙兀骑兵动向。这儿日后会作为全面攻略东北平原的中转点,但目前不宜把大军压上扶余,以免刺激渤海国。康平和扶余正是顾辞熟知的四平、长春两地,的确是枢纽所在。扶余以北地区河道纵横水面宽阔,仅在冬季冰冻期才方便军队、辎重大规模穿越和移动,暂不在此次对蒙战役考虑之列。
如果只是防守,占据康平、扶余两地足矣,可惜神宗陛下的目标包括整个大漠和伯力以北的海岸线,甚至连战后事宜都开始研究了,比如如何给大漠诸族圈划牧场,规划驿传路线,设立寺庙驻锡之地,以及封禁边关和限制通商资格等措施,烈蛮部和渤海国不过是顺路要踢开的两颗小石子儿。
在枢密院整套方案中,与依兰在两山夹地之西相对望的‘木兰’(哈尔滨)才是整个‘大丹东道’——囊括大鲜卑山以东全部地区——中枢所在。此外,达赉湖以北的三江交汇处有一地以‘庐朐河’为名,叫‘庐滨’(满洲里),可西控漠北,加上东边的伯力,大丹东道大局可定。再依此为基础,从庐滨、长春城西进漠北,占下库伦城王庭和瀚海一带不成问题。继续向西进击唐努乌梁海,有斋桑湖和西域的靖西军配合,大漠可归矣!
***********************
相比于西域的跟随蒙兀人而进,东北之战才是需要枢密院首次调动四军来应对的大事。
首先是镇北军在各处据点的分布——顾翀大军去康平,直面科尔沁草原;明都领前锋军去扶余安营扎寨;翟竣机动作战,哲理木到白城门口都是他的活动范围;任塞渊首次单独领军,深入康平东边的山林里,在‘乌拉’(吉林)扎下据点,剑指渤海国都宁古塔,视情况出兵牵制渤海人,或等待合攻。留鄂部在身后,他们能不能挡住漏掉的草原铁骑,或有人私通旭烈,都是个隐患。所以钟鼐带三千人马与鄂部人一起守住镇北城,其他鄂部非战斗人员迁入改名为‘大宁’的北关,归崔舶管辖。
军队即将要入驻的这些地方并不是渺无人烟的无主之地,如何让当地居民接受大虞、配合行动才最重要,还不能让渤海国觉得受到威胁。从神宗四年开始,商人和斥候们比镇北军更早进入东北。在他们的努力下,镇北军‘租借’了康平城外一大片荒地作为‘巡猎营’的驻地,扶余小城换了几个‘族老’和‘头人’,顶住了渤海国的压力,‘邀请’镇北军协防时常来打秋风的蒙兀人。
除此之外,大部分安东军要配合北上。单归在龙门的职务由夏步凡接手,他将和崔航的哥哥崔舫,还有顾文恺一起,率风津城和天津港的安东军到达对马岛,时不时往虾夷、苦兀一带巡航,开始适应北海冰洋的气候。其后崔舫这支舰队从对马岛出发,占领海参崴,送陆军推进到湄沱湖(兴凯湖)。苦兀这边由单归领军,从穆河(黑龙江)入海口插入伯力,视情况顺乌河(乌苏里江)南下湄沱湖,合攻宁古塔,或继续沿穆河西去,占领依兰。只要避开冰冻期和汛期,在安东军的威慑下,想来渤海人不敢轻举妄动。
平南军因为安东军的离开,也要做出相应调整,调派池其羽带兵进驻卑谬、升龙、大光和西贡,确保半岛上的兵力优势。吐蕃那边,段昂带着南诏军从南方丝绸之路绕道掸邦和骠国,借道天竺,一路驻兵于墨脱,再北上林芝,一路顺着唐蕃古道的达旺逼近日喀则,安抚和游说各教派、土司,与前藏的容临和帕竹政权配合,先以非武力方式孤立萨迦残余势力,再图谋阿里地区,当然,视情况派兵守住阿里和卫藏南下天竺的几个关口,比如亚东、普兰等地。
靖西军忙着恢复和巩固西域诸城,防止蒙兀人回头。不过看着巴合黑从塔什一路屠往月即别最西边的卓章海而去,斡勤跨过阿拉山口去蹲守怛罗斯,真真是大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