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宋家姐妹(1 / 2)

女人的勇气 林之余 2608 字 2022-12-14

不花钱娶个儿媳妇,老太太是真没想到,她睡梦中笑醒过几次的,你看身边那些给儿子娶媳妇的,谁家不是扒一层皮啊?!毕竟得了这种便宜事,谁不乐意呢?谁不开心呢?至于儿媳听不听话,进了郑家门,不管是谁,都得低头做人!这一点,老太太还是蛮自信的。

做了这么多年的文化馆馆长夫人,郑老太太养成了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老郑虽是个不大的领导,没什么大用处,但他在小城那可是文化名人,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郑老。

郑老是中国书协会员,是省书协副会长,市老年书协的会长,明城县书协的会长,明城商业书法家协会的会长,仅看这一大堆头衔,就让人望尘莫及的。郑家平时门庭若市,当然,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就像郑老太太常说的话:“郑家的大门,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的。”

前段时间,明城的一个副xian长刚来过家里,说是搬新家,来求一幅字。副xian长来的时候,带着秘书,还带着很多礼品,有高档烟,高档酒,还有云南的新茶,副xian长见了郑老,一点都没架子,很谦恭,很客气,连声说:“郑老,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老郑写字的时候,副xian长在旁边帮着磨砚,说:“从今以后,我就是郑老的学生,拜您为师。”先别说老郑的字值不值钱,这些荣耀,这些人脉,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俗话说:水涨船高,泥多佛大。

在明城,郑老夫人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家里,全家人也都得听她的,在外头,很多人都高看她一眼,她可容不得别人从高处看自己。宋英能够嫁到郑家,用郑玥的话说:“嫁给我哥,你是登着梯子上树了。攀高枝了。”

宋英拿着结婚证给母亲看,母亲高兴地流泪了,女儿能够嫁到城里,还是嫁到有点地位的郑家,是前世修来的福气。她和老伴商量好了,不要什么彩礼,只要郑家不嫌弃自家闺女,对闺女好,比给多少彩礼都高兴。

郑卓跟随宋英来到家里,给岳父岳母买了很多礼品,说:“我父母没空,现在不能来看望你们,以后有空会来的。”

宋英的母亲说:“没有那么多规矩,我们农村条件不好,他们来了也不习惯的,我们不求而别的,只要你好好的对英子就行。”宋英的母亲很明白,郑家不是没礼数,无非是未来的公婆看不上自家闺女。哼,无所谓,是郑卓娶媳妇,闺女跟郑卓过,又不是他们!他们不同意,不也没挡住儿子领证了嘛!还装什么大尾巴狼啊!

看着父母欣喜若狂的样子,宋英也有点小伤感。别人家要嫁女儿,父母都是伤心地哭。可自己父母却如此开心。难道,自己在这个家,真的是多余的吗?其实,宋英明白,自己不是父母最疼的小棉袄,妹妹宋芸才是父母的小棉袄。这么多年,父母的心思都是在妹妹宋芸身上。

宋家没有男孩,只有两个女孩,在农村,没有男孩的家叫绝户头。这些年,父母尝尽了绝户头的心酸与歧视。

父亲种了几亩葡萄,没白没黑的侍弄着,可等到丰收季节,却经常被村里的人偷。于是,父亲在地里搭了一棚子,日夜守护着。秋天的夜已经很凉,尤其是遇到连阴天,父亲腰都疼得直不起来,后背上贴满了膏药。人还没走近,就闻到难闻的膏药味。

如果家里有个男孩,父亲不至于受这些苦。而自己呢,长大以后,依然没有给父母,给这个家,带来任何改变。父母在村里,在亲朋好友面前,依然是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直到妹妹宋芸长大。家里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宋芸从一所985大学研究生毕业,应聘到深圳一家世界五百强的大公司,年薪六十万。

工作两年后,宋芸自己贷款买了房,买了车,还处了一个在当警察的男朋友。宋芸男朋友另外一个身份,就是深圳某连锁珠宝行的长子长孙。他之所以考公,只是觉得好玩,家族里的人都经商,他就是想尝试一下不同的人生。

宋芸每次从深圳回来,真是给父母赚足了面子。父亲和母亲会穿上最体面的衣服,像过节一样,骑上家里那辆轰隆作响的机动三轮车,去到三公里之外的公交车站接小女儿回家。一路上,他们听女儿讲工作,讲同事,讲那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城市。还有,讲自己那个高富帅的男朋友。宋英感觉,妹妹的那个世界,把自己甩了八万万公里都不止。

爸妈会用崇拜的目光看着小女儿,欣赏着他们生命中最出色的作品。回到村里,父母故意把三轮车开得慢慢的,他们不走直路回家,而是故意在村里绕个大圈子,路过那些在南墙跟晒太阳的老头老太,路过他们艳羡的目光。

尤其是那几个叔伯辈的同族人,平时总是瞧不起父亲,父亲想:“不是骂我老绝户吗?老绝户怎么了,有个在大城市工作的闺女。你们倒是有儿子,还不是趴窝在家门口,打个零工挣个三核桃俩枣的。顶多进县城买个二手房。和我家闺女根本没法比!”

到了父亲他们这个年纪,什么房子车子票子的,比什么都不如比孩子荣耀。寻常老百姓,人生的下半场,活的不都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