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嘛……”
面对刘瑶的询问,看着他那表情,刘睿就知道这个词汇又超前了。
“二弟你看,这个都江堰农业发展区,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专门用于发展农业的地方。”刘睿只能慢慢的给刘瑶讲述。
“都江堰地区土地肥沃,又有非常充足的灌溉水源,所以注定这一块的产量会提高不少,如果能加以治理的话,我相信这一片的产量,一定会达到一个更高的产量的。”
听着刘睿费尽口舌的一通解释,刘瑶似懂非懂的点着头,他其实还是不太明白,但是看着大哥那殷切的眼光,自己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
看着刘瑶远去的背影,刘睿背着手满意的说道:
“果真是我大汉皇室子孙,相信他能在那一片地方发挥出自己的热血。”
身后的马谡听见刘睿的话,心里忍不住的默默吐槽:
“还得是太子狠,狠起来连自己的亲弟弟都当牛马使。”
在太子身边待了这么长时间,听着太子每天说自己是牛马,久而久之,自己也懂得了牛马这个词汇的意义。
“对了,幼常,上次科举考试,那个当场请求调往地方的状元公是谁?”刘睿似乎又想起了什么,突然扭头问着马谡。
突然被刘睿这么一问,马谡也有点发愣,低着头沉思良久,才慢慢回忆的说道:
“臣记得,应该是叫苏烨字良臣。”
“对对对,就是他。”刘睿也回忆了起来,毕竟他当时,将横渠四句送给了这个新科状元郎,只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让他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个年轻人。
“这个,殿下,我想起来了,此人因为黄巾之乱,所以吏部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将其外放为官,现在应该在尚书台当一名闲散书吏。”
书吏,没有官阶的闲散人员,而之所以能让马谡记下,就是因为这个苏烨是大汉的第一个状元郎。
刘睿赞许的看了马谡一眼,舒展了一下身子骨,随后便大踏步的往外走。
马谡见状,赶紧跟上。
“走吧幼常,让本宫看看,我们的状元公,现在正在忙什么呢。”
尚书台,亦号中台、内台,设宫禁中,职权扩大,名义上仍隶少府,直属皇帝,既是参与决策的宫廷出令机构,又是综理国事的政务中枢,兼具中朝、外朝双重职能。各级官府奏章皆呈送尚书台,由其拆阅、裁定、记录、转呈、代奏,并向皇帝提供建议,参议政事。
简言之,尚书台,更像是一个小朝廷一样,有自己的一套专属的运营机制。
但是在吏治改革以后,设六部,置部司,导致现在的尚书台权利大大被削弱,已经慢慢的成为了一个各部奏章递交的中转站以及朝堂的喇叭,令人唏嘘。
而书吏更是如此。
闲时成为一个抄书的闲散人员,整日在尚书台的官衙内编抄书目,如果六部忙的时候,基本上就成为一个工具人被各部借用,一旦差事完成的不好,还要被训成孙子一般。
苏烨亦是如此。
纵使他身为科举第一的状元郎,此时亦是明珠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