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陛下,臣不知。”长孙无忌正色回道。
“国强民富?要论这个,有哪个国家比得过咱大唐?!”程咬金大咧咧地喊道。
李世民听后,心下非常满意,面上仍旧淡然。
“种花家是啥?要数富裕,不得是咱大宋吗?”文人仕子轻摇纸扇,骄傲地说道。
“就是就是,还得是咱大宋。”
“妹子,咱们大明与这种花家相比,也不知如何?”朱元璋笑着说道。
“你呀,往下看不就行了。”马皇后宠溺地回应了一句。
顾宁接着说道:“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农作物种植技术。”
“农事?”汉武帝刘彻顿时来了兴趣,对于农业,百姓的口粮问题,他一向非常重视。
“卫青、去病,咱们就来看看种花家的农事如何?”
卫青、霍去病点头称是。
“种地?种地有什么讲究?不就是将种子撒进土里吗?这还有学问不成?”
“就是,咱种了一辈子的地了,难道还不如这个小姑娘会的多?”
一些农民们觉得兴致缺缺。
自诩清高的读书人则更觉得无趣,熟读四书五经、能够吟诗作对才是人的最高追求,至于这泥腿子的活谁爱干谁干。
而还有一部分聪明人则认为既然顾宁有这等通天神通,想必她说出的东西都值得斟酌,便认真倾听起来。
明末,崇祯帝望着天空摇了摇头,哀叹乱世来临,即便有神女降临,指点迷津,恐怕也无法力挽狂澜。
始皇嬴政却是震撼万分,难道这世上真有仙人,来壮我大秦吗?他热血上涌,目不转睛地盯着天空中的光幕。
众人心思各异,顾宁不知,她接着说道:“种地不是胡乱地种、盲目地种,只有科学种植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说完,她适时将摄像头转向农田。
光幕下的众人一时哑然无声,就连那些不事生产的帝王大臣们也呆呆地望着那大片金黄的稻田。
只见镜头中的穗子正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清风拂过,一片片金色的浪潮此起彼伏。
明朝的宋应星此刻正在田地里做着作物试验,他望着镜头中的丰硕稻谷,眼中激动万分,原来在种花家,真的能够培育出如此稻谷。
始皇嬴政看着眼前的景象不禁艳羡万分,他知道楚地出产大米,但看着光幕中的稻谷颗粒更加饱满,如果自家国度也能出产如此稻米,何愁不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朱元璋更是激动不能自已,作为得国最正的平民帝王,他比任何帝皇都知晓粮食的重要性,要是自己的国家能够出产这么好的粮食,当初家人又何苦活活饿死!
“我的天呐,这稻谷还能这么长?”
“我这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长势如此喜人的稻子,要是咱家也能种上,岂不是交了赋税还绰绰有余?”
百姓们兴奋地讨论着顾宁的农田。
然而令他们震惊的还在后面,顾宁介绍道:“科学种地表现在方方面面,首先水稻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等条件选取适合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第二,水稻在播种前应经过晒种、选种、浸泡、催芽四项处理......”
“这样,亩产达到500-800公斤不成问题。”
“500-800公斤?!”
众人都震惊到大脑一片空白。
什么概念,对于万邦来朝的繁荣大唐来说,这亩产已然翻了8倍!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最好的水田才能产200多斤的稻子,还是风调雨顺之日,1600斤!怎么可能?!”
有人不信,有人看着镜头中的景象不得不信,激动地不能自已,在心里想着如果自家能有这收成该多好。
更有老农直接跪坐在田埂上老泪纵横。
顾宁适时说道:“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欢迎打赏提问哦!”
饶是始皇嬴政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此刻也被惊得浑身颤抖不已。
他连忙呼唤赵高。
“感谢秦始皇嬴政打赏十二金人!”
大屏幕上突然闪现打赏画面。
紧接着顾宁便看到公屏上飘过一句话:
(榜一)秦始皇嬴政:敢问姑娘,如何能够培育出这杂交水稻?
顾宁见是始皇的问话,非常激动,连忙回道:“始皇陛下,杂交水稻培育过程比较复杂,恕我直言,凭借你们时代的能力还很难做到。”
嬴政听闻非常失落,但是下一刻顾宁便给了他一个惊喜。
“主播顾宁向秦始皇嬴政发放定向红包:杂交水稻种子500公斤,恭喜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