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激动的村正(1 / 2)

大唐。

渝州刺史府。

“朝廷章程已出,我等应尽快熟悉内容,全面把控流程,将工作落到实处。严禁以权谋私,切忌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

“老夫再次重申,这个项目圣上非常关注。各位千万不要犯糊涂。各州发展考核不合格事小,丢了身家性命就不值当了。”

渝州刺史丁弼声色俱厉,向下方官员发布了一系列指令。

“是,下官明白。”众官员异口同声。

时隔数月后,巫山县县令施霖再次踏上了前往半坡村的山路。而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次同行的人却多了许多。

“村正!村正!杨叔!”

正在林间捡蘑菇的杨得福听到喊声,抬头望去,只见村里的青年杨达正急切地朝他跑来。

“是小达啊,什么事把你急的,我说你就该改改这急性子。”杨得福觉得有些好笑。

“不是叔,是县里.....县里的大人来了!”杨达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边喘气边说道。

“什么?!你这孩子,怎么不早说?”杨得福连忙扔下筐子往回赶,速度快得只留下一道残影。

杨达:“......哎叔你等等我啊!”

“人呢?人呢?”杨得福跑到村子里,却没发现县令大人的身影。突然想到什么,一拍脑门便往周家赶去。

周家院子里,一行人围坐一圈,原本有些拘谨的周家几人也因着施霖的亲和友善渐渐放开。

“县......县令大人,不知您远道而来,请恕......恕我有失远迎。”杨得福手扶墙根喘得几乎直不起腰。

施霖见状,连忙起身宽慰道:“杨村正不必如此。原是我没有派人通知,倒是让你累一遭了。”

杨村正终于理顺了气,连连摆手道:“不碍事不碍事,农家人有的是气力,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那好,今后杨村正会更累。”施霖突然说道。

杨得福紧张万分,连忙问道:“大人,是又要服徭役了还是要打仗了?”

施霖听罢,哭笑不得:“杨村正你想哪去了?是好事。”

这话听得杨得福更是云里雾里。自己更累还是好事?完全不明白啊。

施霖也不再打哑谜,他直接说道:“圣上为百姓谋福祉,朝廷出台了一系列扶贫助农政策。渝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咱们巫山县也不能落后。”

走出周家时,杨得福仍然处于懵圈的状态。

国家愿意帮助他们这些泥腿子脱离贫困?县令大人亲自替他们牵线与商人谈判促成交易?派专人给他们培训辅导种植技术?

我这是在做梦吗?杨得福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真疼,是真的!

不怪杨得福如此震惊,实在是古代社会老百姓就是那“必须无条件付出的一方”。沉重的赋税、徭役、剥削就像无数座大山压在他们的身上,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辛苦劳作了一年,一家人却仍然难以填饱肚子;遇到天灾人祸,活下去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现在你告诉他,国家记得他,国家要帮助他,国家要给他资金、技术、政策全方位的支持,只为了他能够吃饱穿暖,将来娃娃有钱上学。他怎么敢信?!

但他不得不信,因为县令大人真的来了,与县令大人同行的便是此次要与他们合作的商人。

“气候适宜、地势绝佳、土质丰厚、近有水源,是一块种植中药材的宝地啊。”随行的药材商们皆赞叹不已。

杨得福一愣,宝地?我们这穷乡僻壤的竟是宝地?

“施大人能给予我等一介商贾参与扶贫助农这等国家大事的机会,还为我与诸位同行弟兄开辟了一条新的商业通道,徐某感激不尽。”

施霖摇摇头,笑着说道:“诸位不必妄自菲薄,你们愿意加入这个扶贫项目,是实实在在帮到了老百姓。国家会记得你们的功劳,百姓也不会忘了你们的好。”

一番话说得几位久经商场的“老油条”也不禁热血上涌。钱财虽然重要,但对于他们这种有钱却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来说,得到国家的承诺和社会的认可,那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

“杨村正,首个半坡村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资金由药材商们承担;技术扶持这方面县里会派专人定期进行辅导培训;药材收获后,加盟商们将会按照市价向你们收购所有药材;前五年免税,后面按照具体收入分别征税。”主簿怕杨得福没有理解,又简单解释了一遍。

杨得福终于明白了施霖此前说的累是什么意思。如果能够赚到钱吃饱饭,哪怕累得半死他都得笑醒。更何况对于农家人来说下地干活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何来苦一说。

他激动地不知如何开口,支吾了半晌说道:“施大人,我没有读过书,说不出好听的话,我......我替咱们半坡村的村民们感谢您,也感谢你们。”他朝着施霖一行人深深鞠了一躬。

“杨村正不必客气,我们还仰仗着你们为我们带来优质药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