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又是一年清明日(1 / 2)

作为连接天启与长齐郡的主要城池,今日的春绯城有些安静。

天边是乌云,暗沉且压抑。

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住的落着,石板路上鲜有的青苔在雨水的洗刷下更加亮眼。城中鲜有行人,就连来往的商队车马都是尽量悄声,因为今日是清明。

清明这一日,忌喧嚣。

不过想要完全安静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般程度上的宁静,已经很是不错了。

春绯城有一家铁锅炖,食材炖煮极多,猪羊牛等等,可谓无所不炖。

今日店内稍显清冷,但还是有几桌客人,店小二靠在前台上,望着殿内,支棱起耳朵。

与以往生意相差甚远,不过这事儿又不归他操心,他自然觉得无所谓。生意好与不好,掌柜的给的钱都是那么个定数,总不能变多,但却有可能变少。

从方才殿内议论之声便是不断,店小二平常最喜爱的事情便是听这些客人们聊天,因为总能听到些稀奇古怪的事情,只是今日的事情似乎有些正经,好像是那座天启城内的事情。

“要么我说咱们这位女帝好气魄,胸怀广阔,搁在以往大泉诸多先帝之中,谁能做到这样的程度?好家伙,那可是宫变叛乱啊,诛九族的事情,若不是女帝陛下大赦他们,今日清明不知道要有多少孤魂野鬼无人给其烧纸......”

“又不是没杀人......”

“去你姥姥的,杀的那些家伙算人?”听得一人言语,场间一汉子直接喊道:“先帝驾崩还没多久,那些个皇子和老不死的东西便蠢蠢欲动,尸骨未寒啊,就想着夺取皇位,要我说女帝陛下做的还是太轻了,这些人就该吊在天启城外,暴晒至死......”

那汉子说的愤慨,表情更是极为丰富。

场间有人皱了皱眉头,觉得汉子这话说的有些太过。不过众人也没说什么,觉得也该是这么个理,况且若不是女帝陛下心怀仁慈,不知已经死了多少人了。

“终究是妇人之见,像这种事情,就该做绝,斩草除根的道理三岁小儿都懂......”

“哎,成老哥,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女帝陛下怕是不想再造杀戮,如此也好,留下那些人性命,严加看管又能成什么气候?”

“......”

场间商谈之声不断,所讨论之事儿便是近日才从天启传出来的事情。

建宁宫反叛一事儿大泉百姓现如今是人尽皆知,起初在知晓将那些叛乱者的家眷尽数抓起来时,不少人都是认为又要一场腥风血雨。人们无不时刻关注那座京城之内的事情,可直到入了四月,天启城内还是没有半点儿消息传来,直到近几日女帝陛下大赦罪人的消息传出,人们才知这一场腥风血雨终究是没有落下来。

有人欢喜,有人不解,也有人失望。

但更多的,是对如今这位执政女帝的赞赏。

世间人言女子心眼儿颇小,可是如今人们只觉得这句话就是在放屁。

人们越说越激动,不过声音却是不大,因此不少人因为争执而面红耳赤。

店小二听着听着便没了兴趣,本想趴下睡会儿,但眼睛一瞥,注意到到角落里的一桌。

那边只有两人,如果没记错的话是要了一份铁锅炖大鹅,其中菜肴诸多。

那二人低头吃着,也不说话,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

..........

“怎么说?”

“什么什么怎么说?”

“咱俩走了一路,听了一路,你说什么?”

“没死人自然是最好的,毕竟有那么多无辜的,至于叛乱的那些人,该不该杀又与我无关......”

“你不是与陈对很熟吗?现在怎么这么不关心她的事情......”

“什么很熟?九白姐你别瞎说......”

二人正是庆忌与九白。

于珍珠山久待良久后,庆忌的伤势大好,实力也是逐渐恢复,二人便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起初从珍珠山过后,九白本想于启明城中添置些东西,也就是糕点之类。但是庆忌死活不愿意,说啥都是不行,没办法,二人便只能加紧赶路,继续北上,在路过大大小小几个城池之后,这才来到了天启与长齐郡的交界之处,春绯城。

关于天启建宁宫叛乱一事儿,庆忌与九白起初并不知道,完全是走了一路,听了一路,这才对建宁宫叛乱一事儿有所了解,要不然还真不知道天启城内发生如此大事儿。

“我怎么感觉你对此事儿丝毫不关心呢?就算不关心此事儿,难道你不担心你爷爷和你姐他们?”

锅中的鹅肉所剩无几,九白夹起最后一块儿,将上面的汤汁尽数甩干,随后朝着脚边的木箱中一扔,这便放下筷子,望着庆忌说道。

“我姐不在天启城......”

几日前庆忌拿到了庆若倩的来信,信早在丽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