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到这里时停了下来,转而问我:“你觉得朝中武将会同意丞相的策略吗?”
我:“……”
我时刻谨记着太后说的后宫不得议政,并不想对朝政发表意见或进行猜测。
至于我为何明知后宫不得参政还会知道这么多事,话还得从半个时辰前说起……
半个时辰前,多日未见的皇帝突然出现在揽月宫。彼时,殿外正飘着细雨,我正与文君华下着棋,皇帝一脸严肃,带着周身的湿气走进我寝殿。
“左贵人和文贵人倒是好雅兴,深夜还在下棋。”
我大惊,他许久未曾这样明目张胆地驾临揽月宫了,今日所来又是为何?
我和文君华立马起身问安,虽然不知皇帝深夜来此是为何。不过,问过安后,文君华便走为上计,告退回了自己的寝殿,皇帝也将王福与素心打发走。
我给皇帝倒了一杯热茶,问道:“已经是深夜了,皇上你怎么还过来了?”
皇帝瞥了我一眼,喝了两口茶才幽幽的说:“怎么?耽误你休息了吗?”
“……”这怎么还阴阳怪气的呢?上次分别之时我们可是心平气和的啊。
再者,若真是耽误我休息了,我又岂会敢如实回答?
于是,我赔着笑说:“不是,只是夜里凉,担心皇上受凉。”
咦!我自己都说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这话若是真的,我就是假的。
“哼!”皇帝哼笑一声,“左贵人倒是越来越会说话了,不过,朕并不是很相信。只是今日在朝上听文武百官吵的头疼,便出来透透气。走着走着就走到揽月宫了,顺便进来坐坐。”
“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就这样?”皇帝似乎有些不满意,“你就不打算问问朝上都在吵些什么?”
“皇上,按规矩后宫是不能议论朝政的。”我清楚知道得越多,处境就越危险。况且太后才刚提醒过后宫不得议论朝政,若转头我就压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岂不是嫌命太长。
不过皇帝似乎确实是嫌我命太长,不容置疑的发话:“我想找个人聊聊,你就当听我发发牢骚吧。”
嗯……应该是不能拒绝的吧?
我默默的把茶水给皇帝加满,既然他要说便说吧!反正知道太多是个死,我拒绝听他说也是个死。何不选择一个生还可能比较大的……于是,皇帝一五一十的给我仔细描述朝上的争辩,直到现在让我猜测武将的态度。
但其实,我从皇帝的描述中猜不到武将的决定,却猜到了皇帝的态度——皇帝在文官武将两方争执时未表明态度,反而将发言权交给作为文官之首的丞相大人。虽不能说明他赞同文官们的策略,但至少他是在给文官说服他和众人的机会。这便说明他更倾向于文官的先谈后攻之策。
但这些不重要,我只需要回答皇帝问的问题:众武将是否会同意丞相的策略?
按我的猜测,武将中不会没人看得出皇帝的态度,况且丞相说得也极其在理,所以武将会同意。
但是,是否如实回答,我得仔细思量。
如实作答,便会显示我那点小聪明,于一个位分低下的后宫嫔妃不太有利;说不知道会省却许多麻烦,但皇帝若觉得我敷衍了事,难保不会生气。
思虑良久,我说:“妾不懂朝政,也不知武将们的脾性,实在无从判断众武将是否会同意丞相的策略。”
皇帝不依不饶,“你可以猜猜!”
猜?什么叫猜?所谓的猜测都是基于现有事实依据的推测。我若说了,他万一问起我猜测的理由,总不会相信我是胡乱猜的吧。我若告诉他我猜测的依据,那……不就是参政吗?于是我再次说道:“妾愚笨得很,不知道该猜哪一个。”说完我还忐忑不安,万一他就是要我给出一个结果我当如何。
r放过我了,“不敢说就不说了,朕告诉你答案吧。”
“后来,作为武将的九王弟率先表态同意丞相的策略。众人都知晓我与王弟亲厚,有了王爷的表态,他们也猜到了我的态度。于是,最后文官武将都达成了一致,同意对北江先行劝降,劝降不成再攻打。”
皇帝似乎没有一点隐瞒,不过我这下子更加不安了。太后若是知晓我知道这么多朝上发生的事,下一个杖毙的说不定就是我了。
当晚,皇帝依旧未留宿后宫,喝了几杯热茶后便回了宣政殿继续看奏折。
不过,次日下朝之后便将所有嫔妃都叫到了永安宫。
我们位分低的,住得离永安比较远。所以,我和文君华、齐司颜到的时候,永安宫外皇后、皇贵妃等人已等候多时。
虽然不明白为何永安宫大门紧闭,皇后等人也是一言不发的站在宫门外,不过我们三人还是默默地站了过去。
时间慢慢过去,后宫中所有嫔妃都已到齐,永安宫的宫门却依旧未打开。
大多数人都不明所以,想问问先到达的皇后等人。但看到皇后脸上忧愁的表情,还是按耐住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