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三角地区,鹰城金顶,
在尹江河的说服下,老雕果断的答应了留下来,他知道就算回去,那些辽东知青也不会放过他。
其他的人,听说这里都是华夏后裔,来这里也是为了帮助百姓过上好日子,让地方繁荣昌盛。
就有十八个有抱负的华夏知青,选择留在清奈,他们希望在这块土地上有所作为。
尹江河耐心的对他们讲解特区政府的宗旨和目标,说清奈军也是仁义之师,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他们要跟周边地区的军阀博弈,要将当地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知青们竟听得热血沸腾。
那些准备留下的,好像发现了新的奋斗目标,从迷茫中有了新的信仰。
他们愿意跟随清奈军,就是把贫穷落后的“第九特区”,建设成掸三角地区最富裕的地区。
乃至整个掸国最富饶,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地区。
大家都是华夏人,都是为了华夏的崛起而奋斗,他们要战斗,要和现实抗争,让这里的华夏后裔,摆脱贫穷落后的样貌。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与命运抗争,与现实博弈,要在“第九特区”大展拳脚。
在他们当中,还是有八名同志,因为非常想家,想通过争取回到城里去,所以就拒绝了加入。
尹江河也只能尊重他们的意见,愿意留下的热烈欢迎,选择回家的也要欢送。
但在几人离开前,邀请他们留下来跟大伙吃顿饭,让清奈军尽一下地主之谊,几人也欣然同意。
然后尹江河就带他们去了餐厅,正好饭菜已经做好,大家一起用起了自助餐。
他们没想到这里的伙食会这么好,好几十道菜,荤素搭配,还有水果饮料。
他们在华夏时,哪里吃过这么丰盛的饭菜,都学着尹江河的样,打来饭菜大快朵颐起来。
等他们用完餐,尹江河就通知王雪安排机动部门的同志,将要回家的知青们送到华夏边境,澜江边上。
再找当地的村民带他们渡江,亲自将他们送到知青点去。
因为两边的村寨都相互通婚,这些村民经常往返于国境线上,对道路十分熟悉,送知青回去自然是轻车熟路。
知青们依依不舍的作别,大家又哽咽了好一阵,尹江河向他们保证,十年后一定大家能够再次相聚。
要离开的同志乘坐悍马战车走了,留下来的则被尹江河叫去作战室开会。
今天,就要为他们分配工作岗位。
会议由尹江河主持,程莲凤、王雪、欧倩、方静、纱楚、安夏她们六人陪同,其他的所有知青参会。
尹江河已经向知青们介绍过了“第九特区”的历史,还有目前的形势。
又介绍了程莲凤、王雪她们给大家认识,说还有两位同志,李平和徐文昌到乡镇上开展工作去了。
等他们俩回来再介绍给大家认识。
随后,在尹江河的安排下,对他们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分配。
第一个安排的是张华,他出任首届教育局局长,发挥他知识分子的长处,把几个学校建设好。
特区会出钱出力,全力支持教育建设,知识就是力量,尹江河不想清奈输在起跑线上。
至于老师尹江河也会继续关注,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培养或挖到最优秀的教师。
第二个安排的是老雕,他出生于军人世家,从爷爷辈就是打仗的,他从小也是在军营里长大,有一定的军事素养。
他行事雷厉风行,有很强的警觉性。
尹江河就让王雪从部队里抽出五百名战士交给老雕,组建鹰城警备营,他就任警备营营长。
专门负责鹰城的守备任务。
当然,他也要接受王雪的节制,王雪仍然指挥全军。
只不过工作重心不一样,老雕的任务主要是守卫鹰城,其他队伍的任务主要是保卫清奈整个地区。
除鹰城的之外,特区地界里还建设了四个军营,分别保卫东西南北四个地界。
第三个是关山,他是数理化天才,尹江河就让他为科技研究所所长,专门研究科学技术。
虽然现在研究所才起步,但尹江河会尽力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因为科技决定了生产力。
第四个是不着调的官二代范孟,但架不住人家命好,父母是高官,亲哥未来还将成为彩云之南的一方大员。
为了今后跟华夏政府更好的进行贸易合作,尹江河不得不将他留下。
唯一的要求就是不允许他给别人开药方。
尹江河给他安排了一个闲职,就是特区一级调研员,平时的工作就是四处逛逛,把特区的一些实际情况反映上来。
第五个是有倒霉体质的夏睿,尹江河并不嫌弃她,系统介绍她身上有股特别的磁场。
如果用到对外事务上,将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尹江河就让她担任了特区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