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金良庸把稿子递给妻子的时候,只见刚开始妻子脸上泛着笑意,但读着读着,脸上浮现沉重之色。
金良庸也就停下了碗筷,知道她心里有了想法,等着她的评价。
她淡淡说道:“历史小说啊,题材倒是新颖,能从越王勾践灭吴引入,突出文种、范蠡的智慧,倒是有点意思,但……”
金良庸见江春水支支吾吾,便说:“但说无妨,有问题及时整改,总比到时候退稿要好的多。”
“你发现没,你写的这个故事太平淡了,我感觉范蠡他们报仇好像很轻松,没有一波三折的惊心动魄之感。”
金良庸眼前突然一亮,似乎明白了,说道:“我懂了,创作过程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背景可以,但过程太平淡了,就吸引不了读者的任何欲望。”
“是这个道理,也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这是第一点。”
“哦,你还有其他高见?”金良庸饶有兴致地说道。
“你发现没,这部小说的人物性格总体给人感觉很单一,不是很丰满,好像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尤其美人西施,我总感觉她存在感不低,也就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存在,明明她是为国家寄人篱下,隐忍不发,为夫君复仇大计,忍受别离之苦,但我对她没有任何同情感,总觉得她好像罪有应得。”
“你继续说。”金良庸没有打断妻子的话。
“还有,你写的这个文种最后也没有自刎,而是爬上了权力巅峰,似乎也是有悖正史记载。”
“哦,看来你对这段历史如数家珍啊,我倒小瞧你了,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你可真是我的红颜知己啊。”
金良庸发出爽朗的笑声,道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刚开始,我想的是自己就是范蠡,而你就是西施,我要复国,但我复国的目的更是为解救你脱离吴王的蹂躏,吴国的宫殿虽然宏大壮美,但那不是你的栖身之地,你在他身边一天,我的心便滴血一天。”
“我懂,你是想西施为的是天下人,而范蠡只是为了西施,但我哪有那样的胸怀,我只是一个粗通文墨,洒扫庭厨的妇道人家罢了。”
金良庸暗暗道:“金庸老先生果然高明,没有采用平铺直叙方法,引用了阿青这个人物,这部作品马上鲜活起来,看来自己不能自作聪明,胡乱篡改他老人家的大作啊。”
“我想我知道怎么该怎么修改了,这次一定让你满意。”
其实他说的修改,哪里是改动故事情节,只不过是直接复制金庸老先生作品而已。
“那吃完早饭再去做这件事吧,下午我陪你去一趟出版社,试一下水?”
“不了,我吃好了,趁这会脑子灵光,给我一上午时间,我一定修改好,我相信这部作品一定会大获成功。”
“改小说虽然重要,但你总不能连命都不要啊,昨天本来就没睡好,今天刚起来,又要投入到创作中,你可真的是废寝忘食,工作狂人。”
不过她又话锋一转:“我隐隐感觉你这本书虽然篇幅短小,但必定大火。”
“真的么,那我可要好好修改了。”
金良庸像个孩子一样欣喜若狂,妻子最后一句话让他感觉隐隐之中,幸运之神在向他招手。
江春水看他工作这么辛苦,不忘给他泡杯茶,提醒他一定要休息。
凭借他对这部作品的熟悉,和江春水的建议,他花了不到一个上午就改完了。
这次故事情节是原封不动照抄,就个别地方遣词用句稍作修改,其实这点也能理解。
众所周知,金庸先生前半生忙于创办报刊,到中年后才开始忙于写作,而在完成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后就封笔了。
然后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修改之前的小说之中,甚至对某些故事情节也做了增删。
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才把十五部作品修改完毕,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都说写小说难,而其实改小说更枯燥乏味,金良庸就明显感觉到了。
等他停笔的时候,也基本到了午餐时间。
他生怕还有其他问题,又一遍一遍反复观看,直到觉得这次基本接近金庸老先生原版才作罢。
正好,江春水敲门喊他吃饭。
看着这个头发有些蓬乱,眼神有些憔悴的男人,江春水不禁有些心疼。
“改好了吗?”她的声音温柔甜美
“嗯。”
虽是短短一字,但金良庸这次却是对自己的作品信心十足。
手里厚厚的一沓纸也分外沉重。
“走吧,吃饭,顺便把稿子带上。”
“哦。”
金良庸不解其意。
饭桌旁,妻子像是变戏法式又做了一桌好菜。
“额,做这么多,能吃完么?”
“早上就没吃多少,这会多吃点。”
妻子一脸绯红。
“有你那500刀币,我们能够撑一阵子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