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娘,以及英子娘做事。
虽然只有一台机子,但是之前她俩半夜起来做两个时辰,现在几乎是一天十二个时辰都不停歇的。
除了压的湿面条以外,更多的是晾干的面条。
而自从作坊开起来以后,接到的单子最多的不是湿面条,而是干面条。
湿面条无法保存,夏天不能过夜,冬天不能超过第二天。
而干面条放在阴凉干燥处能放好久,即便一斤贵几文钱,也有人愿意买。
听说面条的生意已经做到隔壁其他县去了。
再加上两个月前麦子收了,家家户户都有多余的麦子。
就有人上门打听,提供面粉的话能不能给加工成干面条。
姜家的人听了这话,觉得这个生意可以做。
所以王氏和柳氏再次一拍即合,由作坊全部出售面条,改为帮别人加工面条。
一斤风干的面条收三文钱的加工费,而且量多从优。
一开始有些人听说可以加工面条,都觉得还不错,
后面又听到一斤风干的面条要收三文钱的加工费,又觉得太贵纷纷打了退堂鼓。
有些人不就是把面粉做成面条再晾干不就好了吗?这么简单自己也能做!
谁知道想起来简单,动手以后才感觉难于上青天。
无奈又只得送面粉过来加工。
现在面条作坊每天都能接到很多订单,一台机器很明显不够用,且场地还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