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东升,大雪初歇。
雪原洲的东部,东驰国边境。
其中一条开凿的大河,已经成功横穿大半个雪原洲,再往东,便能成功连接东海。
站在一处高崖之上,唐君文俯瞰万里山河,只觉得一阵舒畅。
“总算不辱使命,这条大河,即将通入大海。”唐君文忍不住长叹一声。
望着他面颊两侧微微泛白的鬓角,一旁的儒家大君子张圣说道:“近段时日,总督大人辛苦了。”
唐君文笑着摆手:“哪里算得上辛苦,要说辛苦,张先生倒确实操劳了不少。”
张圣面向东方,看向极远处的天际线,火红色的大日已经浮上了地平线。
“有了妖族的协助,三条大河开凿一事确实顺利了许多。只是,那铸造镇山鼎之事,却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太大的进展。”
唐君文闻言,不禁微微蹙眉。
张圣继续说道:“那些只会躺在民脂民膏上享清福的官老爷,实在是舒服惯了,想要从他们嘴里抢肉,确实不太容易。”
“不过也不必担心,很快他们就会知道其中的轻重厉害。全天下会当官的人多了去了,也不缺那么几个。”
“我就不信,那些朝廷没了那么几只蛀虫,就撑不下去了?不存在的。”
“最多半个月,铸造镇山鼎之事必然会有所进展。”
闻言,唐君文微微颔首,随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说道:“清源剑宗……”
张圣接口道:“根据刚刚传回的战报,天外死了六十多位剑仙,还有十几位飞升境老剑修。”
唐君文忍不住低呼一声:“这么多?”
张圣却摇头道:“并不算多,本来可能会死更多人。但中途计划有变,这才保住了不少剑仙的性命。”
对于这些事情,唐君文向来不会过多追问。他是个明白人,知道其中牵扯到的事情影响巨大,了解的太多反而无益。
他之所以会提及清源剑宗,还是多少有些担心自己儿子。
他从张圣那里得知,唐锦年此前去往了魔窟,幸而安然返回,如今应该已经抵达清源剑宗了。
而作为凡界最靠近天外战场的地方,如今的清源剑宗到底有多危险,唐君文也是知道的。
张圣安慰道:“如今第一波天魔大潮刚过,短期内应该还不会爆发第二次大战。你也不用过分担心。”
“再说,上面还有那么多剑仙顶着呢,再怎么样,也还轮不到年轻一辈去送死。”
唐君文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不再多言。
便在此时,远处有一道身影御风疾行而来。
当看清楚来者样貌之时,唐君文先是一喜,但很快又转为愤怒之色:“臭小子,你不去清源剑宗帮忙,来这里做什么?”
唐锦年飞身落在高崖之上,先是对着张圣恭敬作揖行礼:“见过张先生。”
随后,他才面向自己的父亲,嘿嘿笑道:“正巧路过,便过来看看。”
唐君文气愤道:“路过?这都快到东海了,你这算是哪门子路过?赶紧滚回去,别来捣乱。”
唐锦年却站着不动,一旁的张圣则说道:“既然来了,那就不急着走。”
唐君文原本还想再说些什么,稍作犹豫之后,最终还是化为了一声叹息。
唐锦年斜瞥了一眼父亲的侧脸,眼中闪过一丝心疼。
这才数月不见,自己父亲便一下子苍老了这么多?
鬓角的白发,眼角的皱纹,粗糙而暗沉的皮肤。
这些,在父亲担任江河总督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在蓬莱仙岛之时,父亲一直都是公认的美男子,可现如今来到雪原洲才短短几个月,便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足可见他是有多么操劳。
一想到这里,唐锦年只觉得一阵心酸难过。
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望向东方,那里是东海的方向,也是蓬莱仙岛的方向。
……
与此同时,南越国皇城御书房内。
此时,早朝刚刚结束,皇帝陛下却将所有朝廷大员喊到了御书房,说是要开一个小朝会。
官员们心中不解,如今南越国无灾无难,除了铸造镇山鼎一事,并无其他大型土木建设,皇上又为何要紧急召开小朝会呢?
望着坐在书案前凝眉沉思的皇帝陛下,众位官员半低着头,面面相觑。
良久之后,这位南越国的皇帝陛下开口道:“众位爱卿,如今镇山鼎一事到底如何了?”
众位大臣纷纷侧目看向那位工部老尚书。
老者脸色不变,淡然说道:“回禀陛下,铸造镇山鼎一事,需要耗费的钱财实在太多,如今国库吃紧,便只能加重赋税。”
“可是如此一来,却造成民怨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呐。”
皇帝眉头紧锁:“那按照刘尚书的意思是,那镇山鼎根本没法铸造了?”
那姓刘的工部老尚书拜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