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某处。
“大哥。”
“事情都办妥了?”
“是,我已将皇帝要让所有江南百姓北迁的谣言散布出去了。”
“很好。”
“江南与江东的百姓早已对朝廷不满,如今我们散布这样的谣言,必定能激化更大的矛盾。”
面露犹豫道:“可秦王就要到广陵了,大哥的计划,会不会有闪失?”
他不以为然:“到了又如何?”
“扬州四十四州,杨俊只怕皆不甚熟悉,管得过来么?”
“待他熟悉之时,恐怕事态已不受他控制了。”
“可天下已然归隋,即便江南乱了也……”
“住口!”
“以后这种话不许再说!”
“是,大哥。”
看向窗外,冷冷道:“杨坚,当年你害我恩师,篡我大周,如今,我便要搅得你不得安生!”
……
一番缠绵后,你起身梳妆,杨广倚在床榻上,静静看着你梳妆。
待你绾好发髻,杨广走到你的身后,轻轻为你插上发簪。
“阿摩…”
“嗯?”
“你是从何时,有了这个念头的?”
杨广插好发簪,坐在你身侧,淡淡道:“我也不知,也许很早便有了吧。”
“只是平陈时,我才发觉自己的野心。”
“既然察觉了,便试试看吧。”
你犹豫道:“若是我不愿意,你会如何?”
“我不会逼你。”
“你若不情愿,我便放弃。但我想,你是愿意的。”
你心中一动,杨广,他果真了解你。
你微微一笑:“是,你想要的,亦是我所求的。”
“所以,我非常愿意。”
彼时的我,沉浸在两心相知的喜悦中,忘却了父皇曾对我说过的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他的自负与执着,是他的魅力与长处…可有时,它们也会变成最锋利的刀刃,将自己刺得面目全非,最后走向万丈深渊。
不过,谁又能看得那么长远呢?
……
开皇十年底,江南各地爆发叛乱。
“江南人王文进、高智慧、沈玄儈等举兵反,自称天子,署置百官。”
“再有李棱,吴代华等聚众作乱,自称大都督,攻陷州县…”
“大者数万,小者数千,杀害长吏,共相影响。”
高颍沉稳的声音在庄严肃穆的太极殿中回荡,群臣皆神色严峻。
“高爱卿的话,诸位都听到了吧。”
“朕得陈国不过两年,如今南边竟内乱四起!”
“陛下,当务之急,还是要平叛啊。”
“嗯,朕昨日已定下了人选。”
“赵国公杨素—”
“臣在。”
“朕命你为行军总管,南下讨伐叛乱,圣旨即刻下达。至于人手兵马,你立即拟份奏章上表,与朕商议。”
“臣遵旨。”
“众卿若有任何平叛良策,皆可上表。”
你亦得知你了江南全境皆反的消息,来到杨广的书房。
他正伏在案上,运笔写着什么。
闻声抬起头:“阿婵有何事?”
“我听闻,江南全境叛乱。”
“嗯,父皇已经派了赵国公杨素率兵平叛了。”
“这个是个绝佳的机会。”
他看了你一眼,笑了起来:“看来,我们想到一处了。”
“你在写折子?”
“是啊,我想出了一些平定江南的对策,准备呈给父皇。”
“什么对策?”
“此次平叛,不比当年平陈,只需攻陷建康即可。此次叛乱,势力众多,又各自为主,剿灭一支势力,还有另一支,难以全数击溃。”
“所以我想,该找叛乱的内因。至少,不能让更多的势力加入叛乱了。”
“众多势力叛乱,想必是民心动摇。”
“不错,父皇对江南百姓约束苛求过多,想必这便是民心动摇的根本。”
“既然如此,武力镇压的同时,也该安抚。”
“那你如何打算的?”
“具体还不曾想好,不过已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你笑了笑:“可否告知一二?”
“当然,你亦是江南出身,熟悉民风,也能帮我参谋一下。”
“我想从佛学入手,从前大梁还据有整个南边时,武帝曾四次入佛寺作奴。”
“听闻后来陈叔宝亦有相似举动,江南如此推崇佛法,若能拉拢高僧,也能安抚民心。”
杨广口中的梁武帝是大梁的开国皇帝萧衍,当时的领土便是长江以南。
后来大梁遭侯景篡位,陈霸先将其击败后,建立陈,定都建康。而北边的魏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