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曾替艾华藏名著的小叔叔(1 / 2)

国家事业 静易思 2965 字 2022-12-24

“美酒窝”的事过去了不久,艾华来到民水县卫生专科学校,治一下胃病。

当年曾替艾华藏世界名著的小叔叔申淮军,在这里任教几年了。

艾华给叔叔说起了“美酒窝”。

淮军叔叔听了,沉默半晌,说:

“都应该多学习点哲学和心理学知识,它能告诉人们,怎样对待人生。”

艾华这位家在耀冲小队的农民小叔叔,如今在卫校工作,当起了乡村赤脚医生的老师了。

他身份的转变,与其父亲申心良的意外去世有关。

他只读了初中,便辍学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

由于自学能力强,劳动时也没丢掉书本,把初中的课本又看了个遍,还读了些高中课本和不少文学书籍。

加上口头表达能力强,雾集岭生产大队干部看他是个好苗子,就抽调他到小学任民师。

那次,正值壮年的父亲因患严重痢疾,连服几天药不见效,就到大队卫生所治疗。

医生不再给他吃药片,而是挂瓶注射青霉素。

没想到,一瓶没打完,他父亲就没了心跳,打强心针也没用。

原来,那位赤脚医生竟然没给他做皮试。

老父亲过世后,他突然看起医学方面的书籍来。

今天,在卫校,小叔叔关于“美酒窝”命运的几句话,使他想起了自己初次接受哲学理论的事。

那几年,小叔叔给生产小队引起了好几次轰动。

因为,谁也没有料到,这位在学校当民办老师的他,后来竟成为全大队第一位大学生。

改变他命运的是十九岁那一年,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重要选择。

一天,从生产大队回来,他忽然穿上了绿军装,胸前一朵大红花十分醒目。

他春风得意的告别了家人和乡亲,与一群无领章的绿军装们一起,登上了闷罐子火车。

起初学校不愿意他走。

校长说:“你教学干得顺顺当当的,为啥去当兵呢?过几年复员了,学校又没你的位置,还不是与土坷垃打交道?”

他说:“我喜欢当老师,但我更想去部队干几年,到外面闯闯。”

家里也不同意他当兵。

母亲说:“你当老师好好的,当什么辞了呢?”

他说:“当老师是不错,但我想到外面去,看看更大的天地。”

他又说:“老父亲就是因为农村医疗水平落后,才丢了性命。我到部队,因有一点医学知识,可能会让我当个卫生员,以后说不定我还能当医生,给家乡的人看病,不让我爹的悲剧重演。”

是的,他的老父亲本来身体结实,意外去世,撇下他母亲和兄妹几个,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他告诉母亲说:“如果不是父亲的去世,他会继续在村里教学的。”

听儿子这样说,母亲不再坚持。

他如愿以偿。

临走时,艾华问小叔叔:“你去的部队在哪?”

他说:“这一批都是广西的空军。”

从一个农村娃一下子成为大家羡慕的能开大飞机的人,令社员们,特别是年轻人羡慕不已。

因为周围生产大队当兵的人大都去了陆军。

不多久,一封家书从南国边陲寄回了。

信封上写的是某某部队的番号,而不是常见书信那样的具体地址。

凭这一点,邻居们就感到新鲜。

他的信在村子里传看着:

那南国山水,新兵训练,漂亮机场和庞大飞机等等介绍,使人感到新奇。

第二年,当又一个消息传来时,社员们由新奇转为吃惊——他到第一军医大学上学了!

当兵的年轻人在部队提干,成为排长等军队干部,在农村已属了不起的事,而能上军医大学,更没谁听说过。

同时,社员们从前只听说过军医,但还没人真正见到过军医。

这是稀罕中的稀罕。

“嗬,现如今生产队里竟然出了一位军医。”

有关他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艾华这位小叔叔顿时成为当地名人了。

因小叔叔与艾华家关系亲密,加上艾华父母又是小队里少有的文化人,所以他经常跟艾华父亲通信。

虽然他们年龄差距较大,但论辈分,他在信中总以大哥、大嫂相称。

小叔叔在部队出息了,作为本家的艾华,自然为他自豪,少不了时不时地在同学和熟人们面前显摆一番。

过了一年多,暑期探亲的他,仍然身着草绿色军装,只是比上次多了红领章和红帽徵,而且是四个衣兜。

对于这些,社员们不觉得奇怪,因为凡在外当兵的人,回家探亲不愿换上便装。

原因很简单,此时军装十分流行,多数姑娘们,都喜爱这种草绿色彩。

这次见他,除了上述不同外,他多了副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