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战前动员大会(2 / 3)

不力,临阵畏缩的,本将军有尚方剑在,决不姑息!”

将领中有几个人不由地向他身后,拿尚方宝剑的威武亲兵瞄了一眼。

这一次他脸色的严峻,口气的坚决,是两个月来所没有的,所以给大家心上的震动很大。

谢尚敏锐地捕捉到了大家都带有凛凛畏惧的神色,暗暗地感到满意,这才慢慢落座。

他转向陈谦,含笑问道:“安东将军,你对众将可有何训示?”

陈谦刚想谦辞,忽想到媳妇儿司马熙雯给他的三条告诫,第三条就是不要乱谦虚。

他在座中手捋颌下那根毛,细目看着右边的众武将,平静而稳重地缓缓道:“方才前将军的指示,望诸君都记在心中,我们谯郡决战上下一心,誓灭羌贼,不负前将军期望,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建康宫。”

众将铿锵有力地齐声答道:“谨遵安东将军教诲!”

大家经历了山桑城外的那一场恶战,跟着谢尚差点被姚襄赶进颖水,幸亏陈谦关键时刻的背后突袭挽救了全军,陈谦的军中威望已与日俱增。

最后,大家把眼睛转向谢尚,等待他的最后指示。

谢尚拈着黑髯,态度又变得雍容沉静,寓紧张于悠闲。

虽然他尚未入阁拜相,但他早已在偷偷涵养所谓的宰相风度。

此刻他的心中只盼着传国玉玺顺利到达京师,让他在仕途上向前跨一大步,和司马昱一起同掌中书监,宰执天下。

“大家回去准备吧,额……安东将军留一下。”

众将一起躬身拱手,退出了县衙。

待众人走后,谢尚站起身来和声细语道:“温玉,我们去书房吧。”

说罢向屏风后走去,陈谦忙站起身来,跟在后面。

穿过后院和后堂,来到谢尚书房中,二人在坐榻上坐下,亲兵奉上茶水退了出去。

“温玉,请。”

“哦,好。”

谢尚喝了口茶后,话锋一转进入正题。

“谯郡一战,我们许胜不许败,毕其功于一役,这一战结束后,战事就告一段落了,大家也可以好好休整休整,你这些日子也够辛苦的了。”

陈谦心道,你又来了,这不是跟在历阳时说打寿春差不多嘛,沉默了半晌才缓缓的道;“前将军,姚襄虽败走山桑,但谯郡羌族部众有二三十万,兵精粮足,且姚襄威望崇高,如对方不出来应战,恐会形成持久战。”

“部众虽二十多万,半数以上是老弱妇孺,算起来他们军卒也就五六万,一鼓作气,拿下他,哈哈,好对朝廷有所交代,就差这最后一战了。”

“那我们得多备攻城器械了。”陈谦心道,打仗不是只凭信念、口号、精神,多数靠的还是实力,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嘛。

“那是自然,我已令荀羡准备了,粮草辎重应该今日从历阳出发了。”谢尚胸有成竹道。

二人各怀心事,同时拿起杯子喝起茶来。

“温玉,我已将传国玉玺今早令胡彬送往建康,并带有我的奏章,谯郡一役,只要胜利后,我将回朝任职,由你坐镇谯郡,领兖州刺史,都督淮南淮北诸军事。”谢尚给陈谦扔出去一块儿肉骨头,然后笑眯眯地看着陈谦的反应。

“哎呀,前将军,使不得,我年纪尚轻,经验资历皆有不足,担不起这个重任。”陈谦果然有些惊慌失措,对这根突如其来的肉骨头本能的表示将信将疑。

“唉……贤侄差矣啊,谁不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嘛,谁不是从战火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嘛。我经常跟会稽王说起,年轻人如不给他们多加加担子,他们就永远不会独挑大梁!”谢尚义正严词地郑重道。

谢尚清楚地记得两个月前在历阳单独召见陈谦,鼓励他打好第一战,拿下寿春,这关键最后一战,更得给他一些甜头尝尝。

陈谦一脸感激地看着谢尚躬身道:“末将一定竭尽所能,不负前将军之望!”

“最好是活捉姚襄,押往建康,斩于东市之外,令全城百姓观看。”谢尚补充道。

陈谦点了点头,兖州刺史加淮南淮北诸军事这个太诱惑人了,跻身于大晋北方边陲的军政第一号人物了。

谢尚看着陈谦毫不犹豫地叼起了这块儿肉骨头,满意地笑了,心道,年轻人啊,还是好应付的,让他们卖命就得晓之以情动之以“利”。

“我已经年过四旬了,垂垂老矣,大晋的未来还是要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听说令婿桓冲,文武兼备,怀瑾握瑜,光风霁月,实是我大晋之栋梁。”

“哈哈,实不相瞒,贤侄,我是不同意和桓家这门亲事的,太后赐婚,实属无奈,如将来桓温有不臣之心,我谢尚定然会大义灭亲!”谢尚义正言辞道。

此时,陈谦发现谢尚隐隐也流露出一些魏晋风骨,或许谢尚年轻时一定也是桀骜不驯,快意恩仇的侠义名士,但随着位高权重,出将入相,慢慢就全变了。

“要是叔父没有其他吩咐,那侄儿就先行告退了,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