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太后圣明(3 / 3)

,头戴垂巾皂帽,遮住耳朵,只露出一张圆圆的胖脸。

他正拿着一把小铁锤砸着核桃吃,眼睛却紧盯着渡口来来往往的贩夫走卒、商贾和船只。

正是刚刚辞职的谯郡临淮都尉、萍乡县男陈安。

虽然表情平静,但内心却焦急万分,火烧火燎,因为他已经在这里坐了五天了,他除了派人日夜换班盯住郗昙之外,还安排了几个亲兵便衣在台城西边秦淮河畔的桃叶渡,日夜游荡,密切注意观察荆州方面来的人员。

作为建康通的陈安心中断定,如有重要密信和人员往来,不会是在客运的桃叶渡下船,大概率会偷偷在货运的竹格渡下船,掩人耳目,这里的来往人员既杂又多。

明天就是除夕之夜,他多么渴望陈谦能回家过个团圆年啊,这是老广陵公过世后的第一个年。

而且陈谦此刻在廷尉府诏狱内过的是什么日子,遭的什么罪,一切均不得知,令他心急如焚。这该死的大晋律法,入诏狱的重犯,不管是谁,都无法进去探视。

咕咚咕咚喝了两大碗茶,润了润嗓子,将核桃皮壳向旁边归拢了一下,正要继续再砸一个,忽的眼前一亮,渡口码头上一艘巨大的商货船靠岸了。

足足有五层楼塔高的船身露出在水面上,船大约八十余米长,十五米左右宽。

船上层耸立着三层高低错落的桅杆,桅杆上的风帆染成淡褐色,现在这些风帆已全部收起;船两头几条大铁链深入河中,看不清到底绑着什么。

其实,这个时代华夏的造船航海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在此前,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让许多青州的人渡海逃往辽东躲避战火,而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组织大型船队远征夷州(台湾)。当时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达五层之高,可载三千名士兵。

至于孙权乘坐的“飞云”、“盖海”等大船,据说更是雄伟壮观。

而在晋初时期中国已有了指南船,这是航海罗盘的最早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