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兄弟(2 / 3)

一生九死 刘博文 5451 字 2022-12-25

来压压湿气再说,他妈的,快点!”

店家送上酒来,除了一脸的赔笑,大气都不敢吐出来,他知道,今天实在是倒霉,因为大雨,他遇上煞星了。因为自己是外来的,不知道来人是什么货色,玉山他们也不好动什么声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密切注意着来人的动静,他们倒不是怕被来人损失什么,反正除了身体之外,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更何况手中还有给自己出气的家伙呢?只是,他们有的为那一男一女有些担心,并且,更加让他们上心的是,那一男一女会不会就是振国和中秋呢?

“老大,我估计那两个家伙也会走这条路往益阳方向走,要不然,我们喝好酒到前面树林里去等等?”一个贼眉鼠眼的家伙轻声的在那为主的耳朵边说道。

“嗯,好!我看那马还真的值几个钱。他奶奶的,这年头连值得抢的东西都没了。”

“可是,那骑马的不是当兵的吧?”

“管他娘的,抢回来再说。”

“嘿嘿,那女的还水灵哦,老大不要压寨的?”

“去去去,自己都没办法活了,还压寨的,那是叫花子背不起米---自讨的。”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快点吃啊,吃好了就到你讲的那里去等!”

这下玉山有些放心了,他估计来人十有八九是振国他们,最少,他们到现在还是没有什么损失的。他给大伙使了个眼色,大家也就明白了是什么事,他们顾不得天还在不停的下雨,提起各自的东西,简简单单跟店家到了个谢,就大步流星的走进了雨幕中。

安邦为了有希被他爸爸打伤的脚,一天至少要去一趟安置有希的屋里,帮他治疗,去的多了,本来有些隔阂的两个人到后来仿佛因为振国的话题有了些共同语言,不再有什么需要刻意做作的表示,久而久之,还好像生出了某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来,只是,安邦虽然年少,但城府却已经很深,从不在人前人后表露自己的心情。

振国与安邦虽然是亲兄弟,但爱好大不相同,振国立志于抗日救国,所以,从小开始振国大都是在寻求一些打打闹闹的游戏,到了稍懂记事,就开始拼命接触那些民族英雄,爱国将领的故事,并以他们为榜样发奋读书,后来,他对那些新学理论,时事政治几乎是求知若渴,以至于被伪县当局荷枪追捕,跳江逃命。安邦比起振国来,那是安静得像个姑娘,更有少年老成的模样,终日里四书五经,三纲五常,孔孟仁义。稍大一些,父母就将他送到外公家学医去了,也算是一门养生的生计,他的生活轨迹远没过横板桥,近没出三叉河,为此,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乡亲面前他都是个孝顺懂事,并且聪明过人的孩子,这样一对兄弟除了互相牵挂之外好像再没有共同之处,轮不到互相产生隔阂。

可是,自从振国在洞庭湖打死几个日本人以后,消息传来,大家才好像突然想起村里应该还有个叫振国的青年,并且,还一鸣惊人成了抗日英雄,在那种恐慌,无奈,度日如年中生活的人们,对那些舍命抵抗外寇的国人那是会顶礼膜拜的,还别说是本乡本土出了个这样的英雄,为此,振国就以压倒性的英雄形象,一夜之间取代了安邦长期的努力,你说他能不感到窝火吗?加上一个未过门的曹中秋,老是在父母的身边转来转去,每天像个百灵鸟似的缠得父母心花怒放,使父母那种爱的天平飞快的向振国那边倾斜,除了思念振国好像父母就没有了话题,全然不知道身边还有一个儿子似的。

有希慢慢地看准了这一点,有意无意的把安邦心里的不快引向对家庭的怨恨。他想,只要安邦和家里闹翻了,这个家有得好戏看,他希望那种结果,他好像有种对这个家庭无缘无故的恨,他从来没有认为出卖振国是个什么错误,反而非常埋怨为什么这么大的资江就淹不死一个朱振国。

安邦将有希包脚的布条,一圈圈解开,顿时,一股刺鼻的腥臭把安邦熏得上不来气,差点作呕起来,不过安邦并没有就此停止他手中的活计,他麻利的将安邦脚上的草药末仔细地清理干净,然后轻轻的端起安邦那虽然开始好转却还是红肉糊糊的脚杆,小心翼翼的搁在自己的大腿上,将早已准备在一边装着煎好的洗药的盆子拖到安邦的脚下,然后抓起盆里的纱巾一丝不苟的醮着热气腾腾的药水给安邦洗起脚来。

“有希,怕你这脚会有些变形哦,你爸爸下手也太重了。”

“还不是因为你家?”

“这点你就不要说了,那些事你做得太过分了!”

“过分?我还过分?你也太不讲良心了吧?你看我每做一件事,哪个不是为你着想?”

“去告发我哥哥也是为我着想?差一点让他没命了,难道我想他死吗?”

“哼,那我也不知道他要跳水呀,再说,如果他跳水死了,对你也没有什么大碍吧?起码,你的家产他不会分走一半吧?既然,他跳水没死,是他命大。可是,他自己人海妹回来就搞个女的到家里来,把你的光彩夺去一半,你就心甘情愿?你看她哦,像个狐狸精一样,每天围着你爸爸妈妈转,在这个家里你还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