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艺考生的清晨(2 / 3)

美丽心灵林 寒渊相识 5721 字 2017-02-11

是,在林的一番作秀也罢,努力也罢,单核激发超算技术的低成本方案被人类攻破。

他的自信使所有人都认为是可能实现的,然后就真的实现了,但他自己并不真的懂行。

事情的玄妙之处在于,即便他从写了贴子之后,再作任何的解释别人都不会相信他不懂这个技术。

一,是因为他写的术语过于专业;

二,他的单位名头太大;

三,有些化学和计算机知识他确实也懂或者看过;

四,他有一个名气很大的网络昵称,而这个昵称的前一任拥有者是一个为很多人敬佩的人;

五,他总是不断地买电脑配件,但是不卖掉;当然,其实是卖不动。

六,以前买过他电脑配件的人又总是觉得他卖的电脑确实非常的快;

七,他看上去比较老实。

八,事实上有人在暗中帮助着他。这个林就没有办法了,他也不知道是谁。

在完成了这件意义非凡的壮举之后,林又处于了一个令他啼笑皆非的境地。

一,就象他朋友老顽童说过的一样,他被作为国家级的专业技术人才被保护和供给;

二,他想从事的研究,别人一概不会过问;

三,他发表的贴子都会被事先严格地审查,通常来说都无法发表,因为都有可能是绝秘的技术,并不是说他有意而为,而是作为一个研究者有两种,一种是科研人员,一种是战略研究人员,林属于后者。他做的事情类似于一种哲学的思考和研究,他的思维以及语言都是科研结果,于是不保护起来不行。

四,一般也没有人来打扰他,只是有时候有亲友来拜访,有时候有些小事,工作也顺利地开展,但在暗中,他的保护级别已经非常的高,具体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有所介绍。

五,事实上,很多事情已经因为这次的技术创新而改变了,他的表达速度很快,而每一个词都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这样当然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最后,领导不得不决定,还是恢复他在网络上发贴的自由,在小范围内进行分析。很多的技术术语只能是留在以后的研究人员来继续处理和研究。

六,很多原来想和他合作的人,慢慢都退出了原有的计划,因为平台不一样;

七,有专项的经费提供给他使用,如果他有什么个人的爱好也可以实现,比如卖点什么小东西,开个淘宝店,领导也知道他其实即有才也没有才,信息筛选能力比较强。

八,到后来,他真的在一台非常低端的电脑上实现了超算,但他再也不敢公开这个事实,因为再公开的话,他真的只能天天看着电脑了,成为一个孤家寡人,而失去了家人和朋友。于是,他决定顺其自然,想算点什么的时候就算一下,但是不太努力。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有一天,一个研究者找到林,先从茶叶讨论起来,然后说到了合作;

他是一个博士毕业的老师,家有一个女儿,他要解决是的磷光发光材料的激发态计算问题,因为是涉及了计算,所以林也很有兴致地聊了很久。他的难题是,一,计算;二,学生比较难带,探索性的实验只能自己来做。他提出了合作意向,如果林有意在文章上署名,那么测试就得免费;如果林要收费,那么在文章上就不能署名。

林的感觉是收费比较好,这样单位这边不会有管理上的问题。

在测荧光寿命中,林采用的参数是4,4nm,坚持这个测法很费事,因为信号太弱,但是林想多试一下;另外,据说有一个致性原理,如果一直坚持一个参数,或许能够看得到更多的信息。10点的时候,林开始在网上购买CPU,路由器跳线,全兼容内存。之所以选全兼容内存是因为它的质量好,通常价格也高,但是优点是英特平台和AMD平台它都能够用。

说到内存林有点生气,昨天帮王导修了一台电脑,试了无数内存,最后把电脑给整了一台新的,内存又是全兼容的,王导也没问该付多少钱,直接给了100元就算了事。不是说我价格降到100不行,而是您王导这么大个官也不差这几个钱,我一直判断是您内存的问题,也算是解决了关键性的问题,另外,内存一条至少要150元,而且有时买10条也只有60%的能用,40%的接触不良要处理;再加上一个G41的套板,含CPU一个,还有人工费等。您送给的配件也大多是接触不良的,品相上差一些的,比如DDR1512M内存,只有很旧的机型才用得上。总之感觉以前陈博抠门是该骂,现在王导也是抠,也该骂。

如果是因为发票问题,可以想办法在同行间帮开一下,这都不是难事,林也愿意交税,就是税务局对散户收税总是不愿意做。

王导在灵界解释说,微谱查询其实是整个学院都在用的功能,本来是花他自己课题组的钱,但是查询量有限,所以开放给大家一起使用,也算是为大家做了一点贡献;但是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