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姜花纠结一下,条件就这样,将就用吧。
就是这是拿来公用挑水的,她用来洗了澡,再拿回来怕是不太好,得新买两个还回来。
用开水反复烫洗了好几遍,严姜花才提水到后院洗澡。
后院这块洗澡的地方是临时搭建的,比较简陋,就和茅房差不多,就是用处不太一样。
地上搬了块平整的石头铺着,人站在上面洗澡也不用担心泥土地的泥水打湿溅身上。
这还是之前知青们来了之后发现连块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争取到的,后来村长李建国带人给收拾出来,还嘀咕城里来的娃就是讲究。
村里大多数人家根本没有专门洗澡的地方。
男人们不是在茅厕猪圈洗,就是露天站在房前屋后摸黑洗澡。
夏天直接用冷水冲,冬天也洗不上一回。
女人们洗澡就拎着木桶、大脚盆啥的关在屋里洗。
所以说,这边夏天的晚上,太晚了没事的话,最好别乱去人家房前屋后瞎转悠,一逮一个准。
人家光溜溜的站在那儿,突然发现有人,衣服都来不及穿,飞叉叉往屋里钻,看到了那得多尴尬啊。
严姜花洗好澡,顺便把脏衣服洗了,发现水缸里的水被她用得差不多了,有点不好意思。
水缸打水她们是这样安排的,一人一天轮着来,今天是朱继东开头,人家回来发现水缸空了,脸那不得黑一圈。
严姜花回屋拿了钱就往门外跑,她认识的人家就只有徐氏那里了。
严姜花:“有人在家吗?”
小伙徐爱国看到昨天刚来他家买了木柜木桌的严姜花今天就上门,深怕是来退货的,有点紧张的问:“有什么事?我娘她们都不在家。”
看着认识的人在严姜花松了一口气,“是这样的,徐爱国同志,我想问咱村里哪里能换两个黑胶桶、木桶木盆啥的。”
原来不是来退货的,徐爱国放心了,“我知道,李村长家就有,我带你去。”
徐爱国非常热心。
徐爱国:“邓婆婆,邓婆婆在家吗?”
邓老太婆:“哎,在呢,爱国啊,有嘛事儿?”
徐爱国:“邓婆婆,这是新来的知青同志,叫严姜花,她来是想买黑胶桶和木桶木盆的。”
邓婆婆挺高兴,这可是上门来的生意。
严姜花:“邓婆婆,听说您家有黑胶桶和木桶木盆,不知道您买不。”
“可以可以,我这正好还有两黑胶桶,木桶木盆也有多的,你要几个?”心情非常好。
“黑胶桶要两个,木桶要两个,木盆也要两个,对了,邓婆婆你知道村里有人家做移动小炉灶吗?”严姜花询问。
“移动小炉灶?这我倒是没听说有,爱国你听说过没。”邓老太婆也闻所未闻。
徐爱国:“我也没听说过,村里就只有灶房里有大灶,还有以前吃席的时候一个灶不够用,炒菜师傅也会临时搭一个简易灶,但都不能移动。”
“这样啊。”严姜花有点失望。
“那邓婆婆这些一共多少钱。”
邓老太婆:“一共就收你三毛吧。”
严姜花把盆重叠,一手拎着两个桶,徐爱国主动帮忙。
“奶,刚才谁来了。”李卫东从昨晚开始就躲屋里休息,刚才听到说话声好奇问道。
“哎呦,乖孙起来干啥,快,趴下休息,就是新来的知青,来买木桶而已。”
邓老太婆见李卫东要起身,连忙阻止。
昨晚这孩子大喊大叫跑回来,宛如身后有鬼魅在追。
后背的衣服也破破烂烂的吊着,后背都抓伤了。
请了赤脚大夫看,说没啥事,就破了点皮,受了惊吓,休息一两天缓一缓就好。
李卫东眼睛滴溜一转,大老爷们一个,压着嗓子撒娇道:“奶~~我没钱了,出门看到好吃易克化的糕点都没法买回来给你吃。”
邓老太婆心都化了,宠溺地说:“好好好,我这刚好有三毛,你拿着,咱乖孙就是孝顺,尽想到我这个老太婆了。”
这边徐爱国帮忙提着东西送严姜花到知青点。
“谢谢你了,徐爱国同志,这你务必要拿着。”严姜花拿出五分钱递给徐爱国。
“不不不,这都是小事,我闲着也是闲着,我先走了。”徐爱国一边说一边往回跑。
“哎。”严姜花看着转眼没影的人,摇头失笑,以后找机会还吧。
“看,那是谁,从知青点跑出来。”
正在河边洗衣服的张大婶眼尖远远的看见一人从知青点跑出来。
另一个大婶问道:“哎,那不是徐爱国嘛,徐氏,你儿子没事往知青点跑干啥?”
被点名的徐氏愣了愣,发现是自己的儿子,心中也奇怪。
“该不会是瞧着哪个新来的知青漂亮往前凑吧,哈哈哈。”几个大婶各自猜测。
“去去去,一天天的瞎猜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