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漫天的桃花带起一阵阵幽香。
大隋风雨千载悠悠,多少风雨桃花中。
几片桃花碎瓣,飘落于古尘的青丝之间,不大的林子,硬是走了几刻钟。
很快林道之间闪过几道身影,破旧的麻衣上沾了不少花瓣,显得有些滑稽。
“叮咚叮咚”
清脆的铃声响起,随着马车的晃动,带起马鞍之上的人清铃声,也有警示作用,以防路上有行人,以便让行。
马车之上一中年马夫,吆喝声不断,马车之后,三四丫头青衣罗裙,牙粉之后有四五丁状跟其后,有说有笑,莺莺燕燕,好不快活,一幅秋日踏春,跃然于纸。
“小姐,到地方了。”
马车之内一道如黄莺鸣翠般的声音,在婉转而清扬的少女身边响起,那丫鬟身着粉裙,生得唇红齿白,犹如那仙人坐下的玉女一般,一看便知是贴身丫头。
“好,落架。”
少女芳龄不大,却有翩翩之姿,如远观之青莲,灼而不妖,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墨香,让农叔停车,还是老规矩,我们去赏花,让他们把东西搬下去即可。”
“好勒小姐,这就去办。”
说话间那粉衣女童,吆喝着下了马车,身后的三四丁壮也开始忙碌起来。
那三个青衣女丫,两人抱起一叠木屐,随后落于马车腹鞍之上,那青莲之姿,跨出玉足,踏于木屐之上,然后缓慢下车。
少女随风而下,有芊芊姿姿,身段苗条,胸前有山川流过,已然不似这般年纪的成长。
有轻纱拂面,有玉簪抚发,有玉带白丝束腰,有玲珑香囊,青玉卓配,书香气浓的很。
大户人家皆讲究。
随后粉衣女童安排好之后,便上前搀扶其玉手,肤白若雪,指细如葱。
“小姐,我们挪步桃花亭。”
“嗯,好。”
声音婉转而清扬,很亲很亲,如玉指抚琴叮咚而晰。
三四女眷应声跟上,身后马车五六壮丁来回忙碌,不知何许。
“哈哈哈,一季桃花春时开,两季胡桃美人玉。三两春心随波荡,美人始终入我怀。”
爽朗的笑声和轻巧的诗词,在阵阵桃花林中传出,声音桀骜,一听便是少年郎。
“好啊好啊,好你个小子,年纪不大胆子不小,竟然将咱们堰城有名的美人写入你的诗中,豪气。”
随即一道豪气云干的声音,紧接着点评道。
“我就不明白了,那胡桃有啥好,生的娇气礼数又多,能有那烟雨楼的吹活好?”
这时林中又有一道声音响起,声音之中夹杂着稚嫩,语句之中却有不少这般世俗世事。
一行莺莺燕燕闻言,胡桃被他人背后议论,脸色并无变化,只是眉宇间闪过一丝厌恶。
“小姐他们太无理了……”
粉衣女童鼓着腮帮,已然眼神之中已有熊熊烈火在燃烧。
“墨香,切莫聒噪,要懂礼数。”
少女声如细水轻雨,一下就抚平了粉衣女童的燥热。
几人挪步,很快穿过层层的桃花,一栋古色古香的凉亭便出现在眼前,凉亭建于青湖之边,一边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边清波荡漾鱼水情。
小婷古雅,四根立柱撑起一方空间,立柱之上,刻有春寒夏梅,尽显文人雅墨,雕牌之上,刻有桃花亭三字,短短几字尽显苍凉笔迹。
有民间传说,据说此亭便是这漫山桃花的精气所化,而这桃花喜雅听墨,性情也温和。
所以引得不少堰城青年才俊文人骚客,流连忘返,但有一怪事,此庭虽于这桃花林中,但每每寻到此处之人,却颇为少之。
此时庭中檀香迷绕,精致的小壁炉之中,丝丝青烟扶摇而上,带起阵阵木香。
而亭中坐有三人,皆高冠而术,锦衣华服,两人身着白色长服,丝缎之下触之丝滑。
另有一人,眉星剑目,身着黑服,身姿比另外两人挺拔了一些,腰间挎着三尺琉璃剑,尽显英姿勃发。
而另外两人一人白狐儿脸,锦衣华贵,一手握胡纸折扇,一手提青红小果于口中,姿态慵懒且舒适。
剩下一人明显年纪最小,不停的摆弄着桌上的小果盘,时不时端起一壶清茶,顺泉而下。
“小家伙,这一银锭的青山白茶,就被你往着湖中倒,你可知这一壶茶足足够城外的泥腿子忙活几年的了。”
折扇带起清风,俊朗男子在清风之后紧随其声道。
“不是说桃花山林有精怪嘛,我倒一点给他喝喝,说不定晚上变成美人找我报恩呢。”
少年青稚的声音中透露着不切实际的话语。
“哎,你们俩别贫了,你看。”
那黑衣少年发话,随着眼神飘向一边,声音十分铿锵有力,一看便是气血充足。
“哟,胡姑娘到了,可把我们一群人好等啊。”
在黑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