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异类李岩的迷惘(2 / 2)

”;

还编出童谣:“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家都欢悦”等。

这些很多建言都为李自成所接纳,但是农民起义军内部,很多的将领都不喜欢李岩。

一方面,每次开会,李岩都要提一些限制大家行为的规则,比如说不要杀俘虏,善待官绅、地主、不要杀人放火;

另外一方面,他们也看不惯李岩待人接物方式,总觉得李岩看不起他们这些泥腿子。

起义军内部的核心力量都是没有文化的人;

这“老营”中的“老营”,“十八骑”,包括刘宗敏、郝摇旗、李过、田见秀、高一功、刘芳亮、高桂英、张世杰、刘希尧、党守素、张鼐、李来亨等;

他们都读书识字很少。

根据李岩后来的观察总结:这些人带领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目的有三个:

首先,要让自己过好日子;

其次,看不惯这些官绅地主老爷,要让他们下地求饶、人头落地;

最后,自己威风一世,光宗耀祖,能够封王封爵更好!

在很多起义军看来,不好吃好喝好玩,那起义还有什么意义;

不杀官绅地主富人,那起义还有什么乐趣;

不及时行乐,对不起自己。

所以,这李岩在大多数农民起义军心中就是个异类。

李岩自己也很苦恼,他清楚知道,如果没有有约束性的军规和远大点的目标,那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所以,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最后都是失败的。

原本他也只是同情农民,但是并不想真正和大明作对,一时意气之下加入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

但加入后,才发现这农民起义军内部也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农民起义也分为三六九等。

最好的是老营:好吃的、好的装备、马匹、财物等都先供应老营;

其次是精锐部队;再是临时加入和组成,有点战斗力的部队;

最后才是跟随起义军一起的老弱病残和妇女,这些人大多时候处于被忽视的境地。

如果打赢仗、打顺风仗,当然大家都有得吃的喝的,只是老弱病残和妇女要差很多;

但是,如果打逆风仗,那就糟糕了,这些老弱病残和妇女都被当作了炮灰。

他们被要求在前面当作诱饵,用来消耗官军的体力、精力和箭,这样死伤就很惨重;

最惨的是打了败仗,这些老弱病残和妇女被要求断后,从而阻止官兵的追击;

以实现老营和精锐主力逃跑,当然老弱病残和妇女死伤就更惨重。

李岩很多次都同情农民,提出改变这种做法,可是绝大多数都用嘲笑的眼光看着李岩。

这些都完全超出了李岩的承受能力。

后来,其弟弟李年、红娘子也是劝慰他说:“再苦一段时间老百姓吧,待农民起义成功就好了。”

李岩无奈只能接受这个说法。

想到这里,弟弟李年、红娘子都过来了,让李岩回自己营,马上他们也要开拔了,回洛阳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