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四十章(2 / 3)

部或者工部不是更能彰显你的才干?”

孙明“嘿嘿!”一笑。

其实孙明之所以想去礼部,无非就是想帮着自家先生一把。他也知道,礼部之中还有很多人是崔珩留下的暗棋,虽说朝廷未能全部拔出,可自己心里也已经有数了。

只不过孙明不知道的是,朝廷并非是不想拔除这些个仅剩的跗骨之蛆,而是必须要留下这么些人,甚至要安排一些个无辜之人去顶罪,这样才能稳住朝中的非议。

这些高策自然不会对自己的弟子讲。毕竟这些事情太过阴暗,若是让这几位现如今还未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知道了会对朝廷产生极大的失望,从而对他们的治学以及对未来的规划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也算是高策的用心良苦了。

孙明还想说些什么,高策瞪了他一眼,便闭上了嘴,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很快,孟梁从后院走出,脸蛋和两只手被冻得通红,一边冻得瑟瑟发抖,一边冲着手上哈着气。

高策见状立马给了田景文一个眼色,田景文也很快会意,从火炉上的陶壶之中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姜茶递给了孟梁。

孟梁写过师兄之后来到了高策的对面,双手捧着姜茶,一边吹着姜茶的热气一边开口问道:“先生,为何今日要留这个课业啊?”

高策微笑着用自己温暖的双手覆盖在了孟梁那冻得通红的小脸上。

“因为读书和做官原本就是两回事,而为何只有读书了才能做官,那就是一回事了。”

孟梁云里雾里,甚至连孙明和田景文也说不出个所以然,高策无奈叹息一声,当真是恨铁不成钢啊。

“为何读书?读书所为何事?”

孟梁思虑片刻,开口道:“读书,为了想知道的所有事。”

高策“呃....”了一下,开口说道:“那为何做官呢?”

孟梁眼睛转动,不多时便开口答道:“为了名垂千古。”

高策爽朗一笑,双手从孟梁的脸上拿下拢在袖子里,开口道:“不说远的,就说现在,咱们整个大周王朝有几人能够名垂青史啊?”

孟梁低下头,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一个人来。

高策说道:“对啊,名垂千古自然是我辈读书人的梦想,人世‘三不朽’自然也是,可为何读书要与做官联系起来?”

孟梁摇了摇头,“秃噜”了一口姜茶低声说道:“不知!”

高策开口道:“你们都是仕子,也都是他人口中所说的寒窗苦读,可为何要寒窗苦读?为何即便是在冬天,也要身着单衣去读书?单纯的就是为了‘寒’这个字吗?非也。之所以让你们如此读书,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不管如何的痛苦都要保存着作为读书人的一丝理智,一丝抱负以及你们心中的那些信仰。”

“有了理智,你们做官之后便可明辨是非。有了抱负,你们便会舍弃很多诱惑,让你们一步步走到那最高处。有了信仰,便会让你们的心里多了一丝对于这世间的善意。”

高策笑着说道:“这下子,你知道为何做官要读书了?”

孟梁豁然,可很快他又皱起了眉头问道:“那先生,何为好官?”

高策闻言一愣,随即将自己的双手从袖中取出,捏着自己的下巴思虑了一番。这才答道:“于君上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天下无愧。”

孟梁若有所思,孙明则是诧异的问道:“那?于百姓呢?”

高策叹息一声,似乎是对着世上人心的失望,他开口道:“当你做了官之后,不管是做的好也好,做的坏也罢都会有人说你的不是。”

孙明默然,高策继续道:“当你们做了官以后,过得好了,人家说你们贪赃枉法。过得不好,也会有人说你们沽名钓誉。这世道就是这样。”

孙明抿着嘴唇,田景文则开口问道:“先生!敢问何为世道?”

高策今天不知哪来的谈兴,他笑着说道:“这世道啊,是由天下人的人心组成的。羡慕他人过得好,是人性更是人心。嫉妒他人坐上了高位,是人性也是人心。”

田景文默然,三位弟子尽数默然。

高策有些不尽兴,感觉自己仿佛有一肚子话想要对着世上说上一说。不管是穿越之前,不管是之前高虑远所重生的那五世,他都有太多话想要对这个世道,对着天下的人心说上一说。

不吐不快。

门外响起了一位老人爽朗且沙哑的声音。

“敢问虑远先生,人心如此,何解啊?”

高策一愣,站起身爽朗道:“当年至圣先师膝下有三千学生,便是教化了天下数百载,让天下有了读书人去明辨是非。那既然至圣先师能够做到,那为何我不能让天下人皆有书读?让天下人皆眀是非!”

门外老人爽朗一笑,吼道:“臭小子,本来还打算好好的整治你一下,让你掏钱去买酒,看样子老头子我失算了!”

高策走到门前,一把推开说道:“老爷子想要喝酒,小子我岂敢不去买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