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游戏,刘半城很快就忘记了现实的烦恼。
在真气可以畅通无阻地进行内循环后,曾经连走路都累得跟猪一样的刘半城,又恢复了鲜活的模样。
如果还在王府上,怎么也得拉着几个小丫环说说春天里菜籽花开时分看见红着眼的野狗一定要避着走的道理。
不过在学院,还需收敛点,比如那个将自己打残还能对着自己笑的小师妹,多半惹不得。
虽然刺杀当时这丫头蒙着面,但眼睛的形状和之间的距离是没法变化的,刘半城在藏经阁的第一眼就认出了这个祸害自己的凶手。
书院没打算理会这场恩怨,安静没当这是一回事,那么刘半城也只能把这份委屈和怨念埋在肚子里。
打了别人还能一起过日子的,那是夫妻才有的福气,对于非亲非故的安静,刘半城真心觉得脑壳痛,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把安静变成自己的媳妇,这顿揍也就算扯平了,还不解气的话,甚至还可以揍揍她的儿子,想想就美。
一想到她的儿子就是自己的儿子,貌似最后还得自己心疼……
好在刘半城凡事想得开。
如果对悲哀的某段过往一直耿耿于怀,那么将来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最后导致自己无路可走,与其为难自己,不如豁达地放下,洒脱一点,把脚下的步子走顺畅了走稳了。
刘半城觉得做人就该这样:用快乐的双脚奔向彼岸,而不是用悲伤的想法停止了身体的前进,一根筋耗费时间去搞清楚事情真相。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这是刘半城快乐的经验。
刘半城知道自己的身体内部其实还很糟糕,仙种碎片提供的能量虽然带着真气打通了内循环,可是还有三处没得到修补,真气一到那儿呲呲往外冒,变成了强化肌肉的能量。
这显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刘半城每一个境界消耗的真气数量会比别人翻好几倍,而且修行速度堪比龟速,比大师兄李慢慢还要慢。
除非有奇迹发生。
奇迹又不是谁的爹,凡事都能照顾着,所以刘半城根本不会去做这个不切实际的梦。
改变命运的法子只能自己去拼命、去抢夺,天上也许会掉馅饼,但落得更多的是冰雹和石头。
身为学院的新弟子,今儿该去课堂混一混了,刘半城信步来到了课堂。
子阳书院的课堂完全是放羊一般,除了聘请的三两个大宗师外,老师大多是书院杰出的弟子转职而成,负责是为新弟子讲解修炼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探讨心得体会,也没什么老师架子,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哪怕新弟子有灵光一闪的想法,照样可以站上讲台给一群老弟子讲讲课,看着一个个撸着胡子的师兄们摇头晃脑而内心满足感爆棚。
这称之为大课,目的是让弟子博览众长,触类旁通。
每个人修炼的武经有所不同,专攻自然有区别,所以在下午又设有小课,由老师针对个人所学进行指导,纠偏正行,解问释疑。
大课小课的结合,子阳书院出的弟子习武往往不拘泥于招式,而更注重于意境、创新和融合,比如三师兄桃夭的剑往往使出了刀法,大师兄的拳头有时也会像棍子一般抽风,四师姐的火能烤东西吃,这当然是最受弟子们最喜欢的武技。
较真的话,四师姐的火烤东西的功夫好像不怎么算武技,但她在书院弟子中的地位却很高,也是最得罪不起的大人物。
被大师兄一拳头揍趴下爬起来也不丢人,但看着四师姐吃得满嘴流油还没有自己的份那就糟糕透顶了。
刘半城大课听得稀里糊涂,主要是因为天赋虽好的他,被父亲大部分时间带去体察民情,了解民间疾苦去了,重在打磨继位皇子的品行,武功底子其实不算优秀,自然对高深一点的武学一头雾水。
刘半城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死记硬背,虽然听不懂,但他还是记住了大家谈论的一些问题和解答,也许将来用得上呢。
在大课当了半天的记录员,参加小课之时,刘半城才发现了个很悲哀的事。
今天轮到李慢慢客串讲师。
可爱的师姐们正围住这个帅到少女心里面就不肯走的大师兄,一脸钦佩和欢喜地求解所遇的武学疑难,看那样子,连绣花鞋需要多少针都得问清楚。
在师姐们的心中,疑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站在大师兄的身边,闻一闻他的气息也是好的,如果偷偷能扯一扯他的衣袖就更好了。
在姑娘们的心中啊,大叔不油腻还帅,这比京都玉香房的胭脂更有诱惑力。
四师姐因烧烤功夫捕获了所有弟子们的口,而大师兄则用帅气征服了所有师妹们的心,这是子阳书院公认的两件雅事。
李慢慢熬出了一头大汗,终于打发完专心揩油的师妹和虚心求教的师弟后,这才有空走到生无可恋的刘半城身边。
一直安安静静听着讲解的安静临走前安静看了刘半城一眼,无悲也无喜。
看到刘半城那无聊无力还带彷徨的表情,李慢慢自然不会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