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翻地的老道(上)(1 / 2)

与老板娘吃了一顿有说有笑的晚餐后,刘半城开始上线,随着画面一转,已经到了武当山。

一柱擎天,掩映于云烟雾蒸之中,不知天有几高;绝壁倒挂,不时又有一道激湍飞流来助兴,飘飘洒洒落满了半空;一台有一景,一景更胜一景,玄妙自来,道声悠然。

周边众峰林立,秀美旖旎,对应擎天立柱,就如两只摊合的手,捧出了一个当先的天柱峰来。

眼望着那傲空的天柱峰,刘半城开始沿道登山。

没走几步,就在山脚下,刘半城看见了一位老道,那身子骨,随时都像要倒下似的,正有一锄没一锄地翻着地。

地翻得乱七八糟的,人的脚印也踩得到处都是,这让刘半城很惆怅。

当初刘扶苏带着五岁的儿子开始下乡视察,经常把刘半城丢到乡农家。

白天跟着翻地犁田,晚上就睡在稻草铺的木板床,有啥吃啥,所以刘半城对农活的熟悉,不比一个老农差。

这地实在翻得不成规矩!

刘半城走上前对着老道施了一礼,连说带吼好几次,总算让老道明白了,他要帮他翻完这块地。

老道看了一眼刘半城,咧开嘴笑了。

一把将锄头塞到刘半城手上,老道几步就迈到了路上,然后一屁股坐了下去,翘起了二郎腿,指了指地,又指了指日头。

刘半城看明白了,老道的意思是说这块地得在日落前翻完,别偷懒。

刘半城摇了摇头,往手上吐了口唾沫,双手搓散了,再不紧不松地握住锄把,稍微一用力,便将锄头扬了起来,再用臂力带动锄头下落,轻松就挖进了泥土之中;手往后一带,一整块土便被翻了过来,再用锄背一敲,土便散开了。

老道看了一会儿,实在无聊,干脆躺在了路上,不一会儿就打起了鼾声。

翻土不是用蛮力,靠的是技巧,握锄不能太紧,速度也不能快,必须掌握好一锄与一锄之间的节奏,这样一来,手受的反震之力就小,也不会磨伤手。

很快,刘半城就将面前的地翻了一大片,这才向前移动了两步,新翻的泥土中只有两个脚印。

如此反复,整块地被翻完,只留着少之又少的两行脚印,看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

有点怀念在乡下的日子,刘半城一直用臂力挖地,所以还是有点累,脸上全是汗。

随手抹了一把,刘半城这才满意地收了锄头,叫醒了老道。

老道揉揉眼,看清是刘半城后,眉开眼笑地问:“翻完了?”

刘半城点了点头,俯下身将老道扶了起来,这才抓起地上的锄头交到他手里。

“娃儿,你怎么哄老道?”

“没有啊,怎么了?”

老道一下子吹胡子瞪眼地指着地气得直哆嗦。

刘半城转身一看,愣住了。

“大白天见鬼了?”

刚才翻过的地又恢复了原样,只剩着老道刚才乱七八糟的脚印和东一锄西一锄的挖痕……

还能怎么办?在老道痛心的目光中,刘半城握着锄头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下了地,老道则继续酣睡。

当夕阳满山坡的时候,刘半城终于挖完了最后一锄,慢慢退回到老道身边,眼也不眨地盯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然后叫醒了老道。

老道睁开眼,一眼看见漫天的夕阳,急忙揉着肚子说:“看吧,看吧,我就说别等到日落才挖完,果不其然,年轻人做事真靠不住。”

刘半城很无奈,也只能陪着小心说道:“老人家,这次真挖完了,你看看吧!”

“看啥?”

刘半城指着刚翻完的土地还没来得及说话,就眼睁睁地看着泥土瞬间恢复如初,整块地除了老道的痕迹再无其他。

“世间最怕的就是欺骗,年轻人,做个老实人就那么难吗?”老道一张脸黑得跟墨一样。

刘半城耷拉这个头,这事没法解释。

“唉,天色玩了,跟老道回家歇息一晚,你说你没干活,我还得管住管吃,这都什么事啊!”老道一边絮叨着,一边扛着锄头往前走。

一座2间的茅草房,连着个厨房,门前有个菜园,种满了小菜,绿油油的很是喜人,屋后是个池塘,接的是山里来的泉水,倒是清澈见底。

老道踢掉鞋子,倒在了床上,说米在厨房,自个儿找去,煮好饭叫他就行了,紧接着絮叨了今儿耽误了农时,来年又得晚熟一天了,真晦气,说着说着就打起了鼾声。

刘半城摇了摇头,走进小厨房,找到了米缸,打了两勺米,开始找水淘米,找了半天没发现。

也不敢去叫醒老道,彷徨中听到滴答声,循声过去,发现在厨灶后面有个水缸,一根竹管穿墙而过,正不停往缸里滴着山泉水。

灶上放了些钵钵罐罐,打开一看,是些清油、山盐,花椒、干辣椒等调料。

刘半城淘好米,放进铁锅,又加了两飘水,盖上木盖,然后开始生起火来,好在柴灶里有些木柴,等山草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