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关于成交量的一些争论(1 / 2)

继2007年5月30号大跌之后。开盘的第一天6月1号上证指数再次阴跌2%,紧接着6月4号单边下跌了8%,超过了5.30当天的跌幅。两市股指遭到了重挫,而且相比前两天交易日,6月4号这一天,虽然指数价跌的幅度很大,但明显的成交量急剧的收缩。

印花税上调的。市场影响还在继续延续。一个短期恐慌性的市场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面对急速反转的行情。很多人都在猜测,都在担心是不是牛市就此结束了。由此引发了成交量的一些争论。

理论上讲,当一当行情出现了一段时间以来,最大的成交量代表着当日多空换手比较激烈。主力进场操作,多空胜出即将封晓,作为筹码归属是一个判断主力买入或卖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所以自5月30以来,成交量不断的在爆出大的成交量的前提下,很多人都选择了短线离开了市场。但是如果一旦出现缩量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个市场在成交量方面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果然,6月5号这一天,指数在快速下探之后迅速的出现了向上拉伸,而且成交量也在逐渐的放大。比前几天的成交量多了,市场的这个景气度又开始上升。资金的交投明显又比前几日活跃,引发了市场反弹。

所以成交量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市场强弱的主要参照物。实际上,关于成交量的争论来源于对市场资金的一个争论。部分人认为市场是资金推动市,认为成交量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依然还是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所以牛市呢没有结束。

另一批人认为成交量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成交量只不过是多空双方买卖的一个数据,它不能代表真实的市场的成交情况,更多的是一种假象,然后误导投资者,或者是机构进行诱多或诱空的一种手段。

不管怎么说,6月5号的反弹非常的强势,让市场的信心有所提振,不再受到印花税上调的干扰,在开盘后迅速击穿60日均线后,快速的拉回,清洗了最后一批不坚定的筹码,并全天牢牢的守住60日均线。一路上行并且站在了45日均线上,收盘于45日均线的上方。

一天连续收复两只均线,不得不说对市场的提振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这一个暂时信仰技术分析的时代,连续收复两根中期均线。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之前也说过了。在这些指标里面,景继仁是比较信任布林线的,就是在这一天,布林线的开口突然放大。这就意味着市场的资金重新回来做多,做多情绪再度占据了市场的主要方向。

于是6月6号在45日均线附近反复震荡了一天,但是最终收盘的时候,均线还是牢牢地被k线踩在脚下,以一个十字星牢牢地守住了45均线。没有击穿45日均线并牢牢的站在了45日均线之上的十字星成为了曙光之星。

这是一个决定方向的十字星,而且是一个给出了上进攻信号的十字星在随后的五个交易日里面指数一路顺阳线向上再次来到了5·30下跌时的那个位置4193点。

而这一天布林线的中轨也被有效的站上,行情开始进入到了一个继续向上走的阶段。当大家认为牛市再度重来的时候。没有想到在随后的6月22日,再度迎来了当头棒喝。

为什么?还是因为成交量?因为从6月5号以来,虽然指数在不断的向上走,但是成交量始终没有超过之前的高点,一直走出了一个缩量的走势。

而且成交量越来越小,直到6月22号这天市场出现了三个点以上的大跌之后,自6月5号以来的反弹就此结束。因为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了,市场一度解读为抽血,市场再次陷入震荡中。

随后的一周指数继续下行,直到7月4号,7月5号,7月6号三天两市成交量一直在地板上,全天成交额737亿附近,达到了历史上的地量。先知先觉的人们已经认为市场调整到位了,因为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还没有完成,央行只是刚开始进入了加息的周期,市场应该还会维持一个比较强的走势。这个时候是上车的好机会。

实际上关于成交量的说法是比较早,而且这东西最早是用在个股上上的。早在2004年,景继仁就发现中国联通在2月2号放出了一根仅次于上个月的最大成交量,每次爆大量都是一次买卖换手的较量,是一个是否参与的标准,第二天收盘价跌破了前一天的K线实体的底部,但2月4号又站上了实体的底部,成交量开始萎缩,后面可能出现一周以上的调整卖出,结果对了。

同样早2004年9月的一只股票上,盘整了四个月之久的股票突然低迷的成交量开始放大,紧接着就是一波长达两周的上涨,爆大量后的第二天,指数开盘价就站在前一天的收盘价之上,连续三天就算回调也不会跌破爆大量那天的收盘价,景继仁就发现买入的时机到了,这个时候买入应该是可以获利的,果然随后成交量开始不断的放大,维持了三周左右。

这是一波非常大的主升浪,在个股上出现了涨幅超过40%的情况,是抓无疑是抓住牛股了。但是这个方法的难点就是一旦出现与预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