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银行网点会销之股票技术讲解(四)量价(2 / 3)

买方买不到,所以才没有成交量。第二天,买方会继续追买,因而会出现续涨。然而,当出现涨停后中途打开,而成交量放大,说明想卖出的投资者增加,买卖力量发生变化,下跌有望。

另外如价跌缩量说明空方惜售,抛压较轻,后市可看好;价跌量增,则表示跌势形成或继续,应观望或卖出手中筹码。但在涨跌停板制度下,若跌停,买方寄望希望于明天以更低价买入,因而缩手,结果在缺少买盘的情况下成交量小,跌势反而不止;反之,如果收盘仍为跌,但中途曾被打开,成交量放大,说明有主动性买盘介入,跌势有望止住,盘升有望。

所以在涨跌停板制度下,对于量价分析要有一定的基本判定标准,景继仁总结了一下,分别是涨停量小时,价格将继续上扬;跌停量小,价格将继续下跌。还有涨停中途被打开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成交量越大,反转下跌的可能性越大;同样,跌停中途被打开次数越多、时间越久、成交量越大,则反转上升的可能性越大。

涨停关门时间越早,次日涨势可能性越大, 这就是分析连扳时候必须考虑的要素,一些抢板的客户非常关心成交量的变化,能否连扳的根源其实就是成交金额会否跟进。跌停关门时间越早,次日跌势可能越大,所以市场有一句下跌时候的跌停板不要接,好比是空中接刀子,接不好就会被刺的遍体鳞伤。所以在这种时候吃面还是吃肉就要把握成交量。

如何把握这个成交量,往简单了说就是封住涨停的买盘数量大小和封住跌停板时卖盘数量大小说明买卖盘力量大小。这个数量越大,继续当前走势概率越大,后续涨跌幅度也越大。这就是量产生的趋势,筹码的集中和分散就是通过量来改变,这就是资金的密码。

这时候就要防备庄家借涨停板反向操作。比如,他想卖,先以巨量买单挂在涨停位,因买盘量大集中,抛盘措手不及而惜售,股价少量成交后收涨停。自然,原先想抛的就不抛了,而这时有些投资者以涨停价追买,此时庄家撤走买单,填卖单,自然成交了。当买盘消耗差不多时,庄家又填买单接涨停价位处,以进一步诱多;当散户又追入时,他又撤买单再填卖单。。。。。。。如此反复操作,以达到高挂买单虚张声势诱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高位出货。

反之,庄家想买,他先以巨量在跌停价位处挂卖单,吓出大量抛盘时,他先悄悄撤除原先卖单,然后填上买单,吸纳抛盘。当抛盘吸纳将尽时,他又抛巨量在跌停板价位处,再恐吓持筹者,以便吸筹。。。。。。如此反复。所以,在这种场合,巨额买卖单多是虚的,不足以作为判定后市继续先前态势的依据。判断虚实的根据是否存在频繁挂单、撤单行为,涨跌停是否经常被打开,当日成交量是否很大。若是,则这些量必为虚,反之,则为实,从而可依先前标准作出判断结论。

关于常见的量价关系景继仁曾经见过一位前辈总结过,短短的几句话就说的非常清楚,景继仁记得好像名字就叫量价分析歌,每句浓缩为11个字共六句,记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容易,简单的将复杂的量价关系介绍的异常明白,景继仁特意摘录了下来。

今日的量大为他日的价压

今日的量小为他日的助涨

上涨放量是助涨多头象征

下跌放量是助跌空头象征

二度下探量缩股价将见底

二度回升量缩股价将见顶

这六句话就是量价关系的核心,通过这些对照就能在量的把握上有更加精准的判断,所以世间的事情经不起推敲,认真起来了道就在其中。当然这些只是基础的量价关系,同样的量价关系,还有可能出现在顶部完成,重要支撑位被向下突破后,股价二次回抽这根支撑线时。第二次反弹的量较第一次反弹的量小,反映了市场大多数投资者对股价的继续上涨缺乏信心,表现出进一步观望心理。其实这个时候就是股民最后一次绝佳的出逃机会,因为市场一般不会再出现第三次回抽。

在熊市末期,股价累计跌幅已经很大,这种情况下,股市中已经存在大量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那些先知先觉者开始建仓,这些人主要是主力,他们建仓是有计划的,主力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先是以少量资金“试探性”的建仓,如果少量资金建仓能拉动股价缓慢推高,主力在第二天逐渐加大仓位,在这样在新增资金连续的购买下,成交量便会呈现出温和的放量状态。阶梯放量的每日换手率都不能太大,这种量价关系较为常见,大多牛市的底部阶段都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

量价关系的研究远远比这些复杂,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的对量价进行研究,就无法从市场的资金运动轨迹中管中窥豹,就无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里面寻找到真正的风口和优秀的标的,因为资本是逐利的,逐利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成交量的巨大变化,同时风险累积到一定的程度资本就要跑路了,跑路时候也是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

虽然成交量造假在业内是常有的事情,但人类的智慧常常不会因噎废食,也不会因为一些不美好的回忆而放弃继续追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