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每天他的办公室都是营业部最后一个关灯的房间,在纷繁复杂的文字和数据中,景继仁细致的比对,认真的研究分析,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方法,业务出身的他,很容易就在千头万绪的各种汇报中,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断的调整着布局和人员。
这时候洪二的作用也体现出来了,分担了景继仁人员培训方面的事务,业绩督导也建立起来了一套暂行的办法,很快各项事务就步入了正规,一些问题暂时没有暴露出来的,只能等待后期逐步完善了,景继仁看着窗外的夜色,端起茶杯想着。。。。。。
6124点成为了这一年的一个高点,指数开始了快速的回调,上万点的口号开始喊了起来,几乎大多数的人都相信,A股的指数会在未来上一万点,可是实际的市场股价却开始回调,股改后的股票随着股改完成时间的推移,一些股东锁定的时间也陆续开始临近,股改的对价开始到了变现的季节,一些锁定期一年的股东们开始了自己的套现之旅。
在他们的眼中,现在的价格和交易活跃程度,就是他们提款的最好时机,股市成为一些机构的取款机,高位票和一些股改满一年的标的成为市场的众矢之的,股价陆续开始大幅回调,指数的震荡加剧,个股也出现了板块和行业的轮动,一些没有股改的股票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基本上股改后都会有溢价。
同时新股的发行节奏明显的提速,由于交易制度规定,股票只能平价或者溢价发行,让很多人把一级市场获得股份俗称中签当成一个稳定盈利的目标去专注的做,使得新股的中签率越来越低,但收益越来越大,很多时候上市当天的价格就比发行价高出几倍,加上上市当天没有涨跌停板的限制,中签新股就如同中彩票大奖一样成为稳赚不赔的一项投资。
由于当时的新股申购采取的是资金预先支付的机制,所以资金的大小就决定了获得配号的数量,基本上上海市场每1000股可以分配到一个号,深圳市场则是500股一个号,一些大资金开始把打新股中签当做固收的产品来抢,大部分冻结的资金由于需要几个交易日才能解冻,所以保证金息差成为券商重要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鼓励和加大新股申购成为各家趋之若鹜的营生,被大规模的宣传,投资者以其精明的心态积极配合。
其实新股的中签率是非常低的,因为上市公司能拿出来在市场配售的股份本身就不多,加上新股申购人数的众多,新股中签率都是长期维持在低位,但是中一只就可以换来几倍的收益,也不需要承担太大的压力,所以还是有太多的人去关注。
其实新股申购就是从这个市场抽血,参与新股申购的资金只有部分会中签,其他的大部分资金是倍浪费的,只是去为了多占有几个签号,增加中签的概率,但是对市场的存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资金开始陆续从一些高位票撤出,基本第一轮股改的几家企业的股价又跌倒了股改前的样子。
一个新的概念炒作逻辑被市场接受,就是杀入参股券商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谁都可以看出,券商今年的业绩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定局,这样券商的大股东们就会获得很丰厚的红利,有业绩支撑主营稳定的参股券商标的就成为香饽饽。什么这三宝哪五兄的都成为市场追捧的焦点。
由于板块开始轮动,二线蓝筹和中市值的股票,随着行业的上下游的传导,开始分化严重,这一时期基金配置的理念开始倍大多数所知悉,并很快被接受,而折服他们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基金的精致都是远远的跑赢指数的,能够带来超额业绩回报,以及可观的绝对收益率。
一时间全民皆股开始向全民皆基过度,虽然股市的杀伤力和风险最大,但股市的参与人基本上都是闲钱居多,投机的居多,这些人大部分是对市场有一些认识的人,他们对于股票的波动早早有预期,所以下跌上涨的过程影响广度是有限的。
但基金不一样,他的门槛很低,而且代销的渠道也多,主要代销渠道是银行,大部分人是拿出唯一的积蓄,或者退休金进入到了市场,它的波动会波及很大的面,里面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搞清楚基金为何物就这样的稀里糊涂的进场了,大量的新增基金进场,开始专业的机构投资,基金经理之间的相互比拼成为行业的关注重点。
这一时期的基金市场,收益率等各方面有优势的基本都是额度当天就满,很快的就进如到了市场,银行作为主要的销售渠道,很大一部分人就通过银行购买了大量的基金,很多人事后根本想不起自己买入的什么基金,只是凭借着固有的信赖程度,推荐什么就认购或者申购什么。
指数再次开始反弹,基金的收益率迅速的开始攀升,这是6124点下跌以来第一次反弹到5千多点的位置,再次向着高点冲刺,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没有见到创新高,指数再次回落,没有赶上基金第一波的人们开始再次选择相信基金,因为基金在回撤上就股票控制的好,也很专业毕竟是基金管理公司作为管理人在运行这件事情。
行业轮动的速度开始加快,很多之前估值低的标的都迅速的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