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一段情感上的恶梦。他们是不能以实物来度量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出神能触发灵感,也可能伤及灵魂。出神把握得好,能向智者靠近,出神失控也许会失常。
49..“…为什么鲁迅那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没有成为鲁迅文学院的座佑铭呢?谁说这句话就不能适用于文学本身?一切外在的呱噪都会搅乱文字的真面目。其实文字本身都是无声的,哪怕有亿万个不同的文字符号,多得能盖过漫天飞雪,能找得出一个本身就发得出声音的文字吗?
甲、“青蛙跳古井说不懂,不是文字的声音;风吹竹林哗啦啦也不是文字的声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不是文字在发音。昔日我们双子社的所有成员,全都被文学的辉煌灿烂,被文学那种直透深心的魅力所感染,被文学外在的光鲜所迷惑,没有谁会留意到构建文学天堂的每一个字词都是无声无息的。说起来,作者要是真能无声无息地甘于沉默,剥离喧嚣的纷扰,放下人为的架子,爬下姿态与文字交汇,就能拉近与文字的距离,就有可能回归到文字的本身。与文字同在,才有可能洞悉文字世界本来的学问,从而成就文学的修养。
乙、“也许文学世界的法则中就有这么一条:只有文字的同类,才能踏进文学的真正殿堂。我在文学上所成有限,难道只怪俗艳的纷纷扰扰,不是因为自己沉静得不够?应当这样说,每个文人通向殿堂的路都是用自己所掌握的文字一格一格铺就的,即使找到了捷径,离开了自己用所掌握的文字来铺垫也不可能登临…”
50..我时常在想溫庭筠那句‘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我要把其中的谁解乘舟改动一个字,变为‘谁解沉舟’,在我的字典中,句中的范蠡,不再是那个跳出俗世,忘却机诈逍遥于山水的高人,而是我要追寻的文学殿堂,是不断移动着本身也在不停成长的文学殿堂,因为他的成长,铺向他的路就更是多变,铺得慢了,就永远别想追上他的脚步,这也是他的一种魅力啊。你的一句问话,使我忽然想通了,只有连舟楫也沉埋,改用自己创作的文字来铺设,汹涌的波涛上铺路,围追堵截中开路,峭壁千峋上筑路,持之以恒,目标总会接近的。如果我只做个看客,看遍文学宇宙那些花团锦簇的万千世界,再做个说客,把文学的各个世界都说得天花乱堕,那又怎样,我依旧只是文学殿堂的门外汉。”
51..“对,用自己的文字,一格一格铺设自己的道路,其余都是烟云,我们铺地三尺就能前进一步,铺路三丈就能前行十步。你其实可以用谁解沉舟做新的笔名。在你的话语中,同样的字句,总有与人不同的其它含义。一个解字,既是解开也是理解还是解救更是解压等等。一句谁解沉舟,是责问谁人把我的小船解开使其埋沉,让我无舟可渡;也是在考问谁能理解谁解沉舟这个人,又或者谁能理解沉没之舟,还是有谁可解救出已经沉埋的小船?沉舟也不一定就是沉没的小船,也可能仅仅是指过于沉重的小船,谁能解压?但谁能想到你是自己解脱缆绳弄沉小船,不愿再乘舟来因利乘便呢。而且你这四个字,重点还在于启后,启示出后面的寻范蠡。更有谁能得知,你的寻范蠡,不是找那远逝的古人,而是虚指那文学的殿堂。廖廖四个字,瞬间就被你赋予太多意义,解说半天也说不透你心中所想的十分之一。
甲、“厨子你知道吗,在我们这些传统思想哺育的女人而言,坚守贞洁其实还算容易的,但若要下定一个决心背离世俗种种,放开怀抱去追求真心所爱那才是千难万难。对我们这样有文学追求的人来说,能坚守那份执着是难,但能下定决心抛开一切全力以赴更不容易…”
52..“您老也许不会相信,我只看了他一眼!而且这一眼当是他有意让我看的。”“一眼就看上了?如果他将来能有所成就,你们这一眼之缘绝对是人才界的传奇。对一个人的重视,到你这样的地步,会不会过了?”“对真正有才能的人物,无论怎样重视都是不够的,远的不说,丁爷就是最好的例子。”
53..义工的力量也是十分庞大的。他们的力量十分特殊,很平凡,很低廉,平常做的多是不被注重的事,很繁杂,很锁碎,但就是在做这些繁锁的事情过程中,义工们却能学会多种多样的技艺…人们随时随处都可能遇见他们,他们却偏偏不被多数人注重。谁忽视了他们,只能怪谁没眼光。看不出义工们的地位和价值也就罢了,最不该的是看不出义工的力量有多强大,在大多数人的自我感觉中,总是以为他们是多么微不足道,自己比他们强得太多了,这是种偏差太大的认知。
54..统一改装逃生门是村政府的红利,不要承租者分担一分钱,这是大好事。但开了门忘了锁,这事的功过就不好评说了…逃生门的存在,遇到有贼心的人等于是家家户户都开门揖盗,稍微有本领的贼人要想偷香还是想要偷物,还不是予取予求来去自如?也不知这一片区的治安是不是特别好,也没有人对逃生门提出完善的要求。
55..辛知经过突变的心就是一动:单对单的交感中还可以这样运用借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