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员工位林深效力三个月,忠诚度就能刷满。
虽说普通员工晋级优秀员工的几率只有20%,但架不住基数大,陆续这几个月里,涌现出许多能力出色的优秀级员工。
火社每家门店的员工人数,差不多在100人左右,哪怕只有20%几率,也会有20人突破到优秀级员工。
比如炒料师傅,晋级优秀员工后,炒料手法更加娴熟,对味道的把控更加出色。
亦或是作为店长助理职位的员工,晋升优秀员工,就会变成一位拥有出色管理和统筹能力的预备役店长。
还不是人才培养体系跟不上扩张的速度读。
海底捞之前疯狂开店,后面又关掉很多店,也是因为人才跟不上,导致管理一团糟,反而败坏了口碑。
不得已才壮士断腕,毅然关掉不少门店。
在那之后,海底捞也不再激进扩张,谨慎开店。
好在这些员工,都没有表露出一丝丝不满,反而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让杨珊都有些错愕不已。
按常理来说,人往高处走。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当前岗位薪资不匹配,就会选择跳槽。
可自家的这些员工,一个个能力出众不说,还不闹事,安排做什么都行。
当老板的,有几个不喜欢这样员工的?
而她,可是火社的老板娘。
在火社员工内部,谁都知道杨珊的特殊身份。
林深已经笑的合不拢嘴,目前全国火社有24家门店(包括成都和羊城这两家店),再加上位于应公馆的上林苑。
这春节期间,平均每天给林老板带来900万的收益。
这收益,指的是系统返利暴击的奖励。
至于门店自身,能保持不亏本就不错了。
全场六折,让不少同商场的餐厅怨声载道。
可顾客不管那些,人家餐厅味道好,价格便宜,自然优先去吃火社了。
至于其他火锅店,除非是实在不想排队,又很馋火锅,才会选择他们。
可吃完,就后悔的不行。
火社在一线城市,过年期间六折,从人均消费160,变成了人均96。
这已经不叫性价比,而是在赔本赚吆喝。
服务,味道,食材,样样在线。
作为消费者,自然愿意多来几次这样的火锅店。
这段时间,打电话咨询如何加盟的人,不要太多。
杨珊让客服部直接回绝他们,火社没有招收加盟商的计划。
看着火社生意这么红火,她自然知道原因何在。
可问题是,生意红火,不代表火社赚钱。
反而,火社每个月都会亏不少。
光是员工成本,就让杨珊这种从员工爬上来的精英,都忍不住想化身资本家。
火社员工的幸福指数,绝对位列全国前几。
底薪6000,全勤2000,五险一金都按最高比例缴纳……
良心企业家这个帽子,绝对没得跑了。
林深一听,这哪行。
外人眼中,自己开的多亏得多。
可实际上,系统完全把他亏得那点钱,加了几倍的补偿他。
员工还念他的好,外界又对他歌功颂德,钱还大赚特赚。
于是,在杨珊半信半疑中,林深竭尽所能的忽悠杨珊继续开店。
选址这种辛苦活,还得杨珊能者多劳。
好在现在有不少人成长起来,能为杨珊分担不少。
“那咱们这次再开多少家店?”
“24家!”
“这么多?”
杨珊一脸意外。
“多吗?”
林深笑了笑:“我觉得还好,这24家,尽量选择此前没有进驻过的城市,开店资金都给你准备好了。”
杨珊算了下,眉头微蹙:“虽说咱们现在有点影响力,但按照单店面积1000平计算,年租金+物业费之类在内,少说也要400万,装修和设备成本也得达到300万,24家店,那就是1.68亿。”
“我给你两个亿,剩下的用作宣传预算。”
林深突然想起来:“等这批门店开业,到时候咱们也有48家门店,在火锅品牌里面也不算小体量了,该请个明星作为代言人了。”
“确实,可明星代言费太贵了,普通明星没什么价值,顶流级别女星,才能给咱们带来可观的流量。”
杨珊笑着调侃:“你不是前段时间开了家影视公司嘛,你把杨蜜或者热芭拉来给咱们代言,保准客流量能提升一截。”
“我倒是想呢,可人家也看不上咱这种小老板。”
林深耸耸肩,无奈的笑着摇头。
“那你就好好努力,到时候争取让顶流排队给咱们代言,还一分钱不要。”
杨珊笑着鼓励自家男人,她对林深有着盲目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