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再战洋枪队(一)(1 / 1)

百年血脉 李二越 1879 字 2023-02-05

李秀成、李以金和李二狗都被炸伤了,而且当时都昏了过去。李秀成和李以金伤得不重,不一会就先后清醒过来,不过,两个人的耳朵都被炸得一时半会听不见话。

李家老宅子的里里外外都是人,大多数是鬼庄的土匪和太平军。他们似乎忘记了爆炸发生前的敌对状态,忙着救人和埋葬尸体,当然,他们保留了李文闯和关明仁的尸体。

天亮之后,有几个鬼庄的土匪头目和太平军发生了争执或者械斗,幸亏有了李二狗带来的那些北伐军的官兵从中劝阻和解释。

然而现在的大李庄,二百多太平军和二千多的土匪搅合在一起,乱得真像一锅粥,况且是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就在这时,大李庄又被八百多官兵包围得严严实实。这八百多官兵的长官是李章南。

当年,李章南抢李秀成的儿子不成而被曾国荃带回肥东,因为害怕夜长梦多,他又凭着自己当初的任职书和加工出来的屡败屡战、出生入死的经历,以及和自己同样“死里逃生”的同僚的举荐,他在淮军里官复原职。

不用说,李章南“官复原职”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是淮军统帅李鸿章的本家兄弟。

李鸿章原来安排李章南就在肥东一带带兵打仗,保卫自己的家乡,因为战事吃紧,又把李章南所部调往扬州一带,抵抗江南的太平军。

通过和李以武保持联系,李章南一直清楚李秀成的行踪。他得知李秀成带人回海西,便向他的上司谎报军情,并且主动请缨率部尾追已经突破长江进行北伐的太平军“主力部队”。

包围大李庄的官兵从四面八方喊话:“太平军和鬼庄的兄弟们:我们穿的是清军的军服,但我们现在是太平军。我们的长官大老爷叫李章南,是太平军忠王的亲大伯,也是鬼庄大头领的大儿子……”

于是,“逃跑将军”李章南第一次取得了胜利,而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重大胜利。不过,“不战”是真,而“屈人之兵”这样的说法明显与事实不符。

客观地说,李章南是不战而降太平军,充其量是弃暗投明之举。更准确地说,他是来投奔自己的父亲和侄儿的。

然而,李秀成伤好之后并没有接受李章南的建议,把官兵和李家军都改编为太平军南下。

“我爹爹临终前把李家军交给了李二狗兄弟,我们怎么能够违背他老人家的意愿?再说,二狗兄弟伤得太重,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江南危急,我们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我看,大爷(大伯)您老人家就把队伍编入李家军留在海西,和二狗兄弟共同保卫鬼庄和大李庄,保卫海西!李家军里原来来自太平军的兄弟,如果愿意跟着我就可以如愿以偿回归太平军,其他的所有兄弟都是李家军!”

李秀成的这番话说得有条有理、有板有眼、铿锵有力,说到了李家军和官军大小头目的心坎里去了,大家一致拥护李秀成的意见。

不过,声泪俱下的李秀成并没有把自己心里最大的盘算当众说出来,而是私下和李章南、李以金进行了深入的沟通,达成了共识。

***

话分两头说:就在李秀成回海西的时候——一八六一年八月,华尔在松江正式改组了他的洋枪队,增设了教练局,以欧美人为军官,招募中国人为士兵扩充武装,组成中外混合军。

十一月中旬,洋枪队人数激增,发展至两千多人,正式邀请英国侵华海军司令贺布检阅。

贺布立即表示支持,并誓做华尔的朋友和同盟者。两支直接为外国侵略者服务的武装力量从此合流了。

趁着太平军在长江上游战事失败和安庆陷落的形势,英国海军提督何伯和参赞巴夏礼跑到了天京。他们向洪仁坤提议,愿出兵和武器帮助太平军推翻朝廷,但提出了帮助太平军推翻清朝之后平分中国的要求。

此时的洪仁坤已经病入膏肓,神志处于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状态。李秀成等太平军将帅则坚决反对英国人的要求。

英方的无理要求遭到拒绝后,扬言与太平天国彻底决裂,要在战场上决定胜负。

陈丕成在这件事情上与李秀成意见相左,导致两个人多年的感情进一步受到伤害。

一八六一年底,李秀成接到了天王的圣旨,带着大军奔赴天京。这一次,李秀成面对的对手不是清军,不过也是他的老对手。

洪仁坤说的第一句话——解铃还须系铃人,让李秀成十分恼火。李秀成以为,洪仁坤分明是把和外国人发生战争的责任推在自己头上了。

李秀成想发火,但看着洪仁坤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样子,火气也就忍住了。他和守卫天京的将领一起修订了防御方案,然后留下自己的部分兵力以加强守卫天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