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送别亭边(1 / 2)

借着月色,哥符看清了黑猫口中的那只绝望的喜鹊,那喜鹊扑闪着翅膀,树上还有两只喜鹊看着地上的黑猫叽叽喳喳叫着。或许是黑猫口中那只喜鹊的同伴或者父母吧。

哥符不自觉的抬手,想要驱赶黑猫救下那只喜鹊,但是功力聚到掌上,又被他摆摆手散去。

哥符苦笑一声,他想起了当年老教主的话:“我们必须遵循自然的法则,尊重万物的自然命运。”

哥符心想:是啊,这只黑猫就该死吗?或许它也饿了好几天了。

萨满教向来尊崇自然之力,尤其是大祭司哥符与鹿灵教主,他们是萨满教的元老,他们的功力全部都是在古老的大森林中修习而来的,对于动物之间的弱肉强食,他们从小便是见惯了的。

此次中原之行,哥符不知道自己从何时开始,竟然沾染上了中原儒家与佛家的三分“悲悯”之心。或许,我也真的老了吧,哥符暗暗心想。

“愿自然之神庇佑。”哥符双手合十,在月光下祷告。

那边陈九等人在天盛酒楼内酒足饭饱后,已然是戌时了。虽然被长安城内美妙的夜景所吸引,但是这一行人不得不返回学宫了。

从长安城返回学宫还需要一两个时辰,若是回去得太晚了,定是要被执勤学生记下名字的。

陈九、苏子庭等人趁着薄薄的夜色,一路有说有笑地向学宫赶去,借着三分酒劲,几个翩翩少年时而大声诵诗,时而豪情万丈地冲着山谷大叫,时而互相开着下流的玩笑,个个好不快活。

其他几人走在前打闹,陈九与夏参两人走在队伍最后面。在这一群人中,就属他俩相对安静些。陈九的坚毅,夏参的内敛,使得二人在性格上颇为相似。

陈九讲了一些自己小时候在辛家庄的事情,夏参也敞开心扉,讲了一些自己小时候与姐姐一起生活的场景。

陈九被夏参儿时的悲惨经历所感染,他没想到这个在比武场上招式凶狠凌厉、平时沉默寡言的朋友原来还有那样凄惨的身世与童年。

同时陈九也暗暗钦佩夏参的坚强与志气,在那之前,他原本以为自己这个九岁就成为孤儿的孩子已经是这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听完夏参的故事,陈九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人远比自己活得更艰难,他们在泥泞的生活中前行,为了寻找哪怕一丝丝的光明。

也许苦难才是生活的常态,自己其实一直生活在被人保护好的世界里。抬头看着月亮,想到了父亲和狄叔叔,陈九此刻有了新的人生感悟。

一行人很快便走到了长安城外送别亭附近。

“慢着!”距离送别亭还有百步的距离,陈九突然朝着大家喊道。

“怎么啦?”走在前面的苏子庭、冯先等人回过头来问道。

“那个亭子里……那个亭子里坐着一个人!”陈九指着前方的送别亭,脸色阴翳地说道。

“嗨!我以为啥事呢。那个亭子里整天有人坐着,不是送入就是等人,没啥稀奇的,瞧你大惊小怪的。”冯先不以为然地说道。

“不对,那人……他是今天在天盛酒楼里的那个怪人。他好像在跟着我们。”陈九盯着前面的亭子说道。

长期习练的原因,陈九的眼力极好。借着月光,他一眼就认出来坐在送别亭内的那人。

只不过,令人奇怪的是,那人虽然还是戴着那顶奇怪的帽子,但是身上的衣服却完全换了。当天下午在天盛酒楼的时候,那人穿着一身汉族服饰,与旁人无异。

但是此刻,那人已经一身异域服饰,那身服饰又怪异又霸气,而那顶帽子与这身服饰才是正好相搭的。怪不得下午那顶帽子和他身上刻意穿上的汉族服饰透露出一种别扭的感觉。

而且那人身旁多了一根法杖,那根法杖下半部分是古铜色的,上半部分盼着两条玉蛇,两条玉蛇之间夹着一颗莹绿色宝珠。

在月色下,陈九看清了那个法杖顶端的两个蛇头,那蛇头的神态使他感到不寒而栗。

被陈九这一提醒,苏子庭也有意观察了远处亭子里的那人。

“不错,那人确实有些诡异。看他的衣着我担心……我担心他是北匈国萨满教的人……”苏子庭不为忧虑的说道。

“咱们也没招惹他。现在咱们怎么做?”夏参开口问道。

“对,我们井水不犯河水。咱们待会快步从那亭子旁边走过去,千万别刻意看他。穿过了那个亭子,咱们就施展儒家轻身术跑远一点。”陈九看着大家说道。

众人点点头,就连刚才说自己胆子大的人也开始有点害怕了。

就按照陈九说的,他们一行人假装看不见亭子里的人一般快步向前走。

那边便在亭中闭目坐着,纹丝不动。

“睡着了,睡着了,最好睡着了……”冯先一边在口中小声嘟囔着,一边随着众人大步向前。

“啊!”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就在众人在亭子旁边快速通过的时候,有人发出了一声尖叫。

众人忍不住朝着那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