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四六分成(1 / 2)

五日后,各州府的消息陆续送到帝都。

凡是故意压低价格收购粮食的粮店基本上都关门大吉了。

这倒让卫刚有些意外,难道他们会这样轻而易举地认输吗?

一点挣扎都没有?

不过,卫刚现在还没有心思考虑这些问题。

粮食都收上来了,怎么存储是个现实的问题。

养心殿。

几位近臣都被卫刚召来了。

还有一位陌生的面孔,那就是甘州从事蒋方。

“年卿,今年的赋税收入会有多少?”

“皇上,臣大概算了一下,三百万亩耕地,按照良田每亩100文、薄田每亩50文的标准,今年赋税收入应该能够达……”

户部尚书昨天晚上是算过这个数字的,现在话到嘴边又忘了。

“皇上,良田、薄田按照五五算,至少收入2000万两白银。”

蒋方忍不住开口了,他太喜欢数字了。

“对对对!是2000万两白银!”

此时,年丰也想起这个数字了。

因为这个数字,他昨晚几乎整宿都没睡着。

想想这白花花的银子进入国库的情景,他这个户部尚书都兴奋不已。

“嗯,各州府很快就要将这些银子送来京城了。朕考虑地方要加强城防军建设,又要修粮仓、兴水利,给他们留多少银子合适呢?众卿家议一议。”

听皇上说要留一部分赋税给地方,年丰可有点着急了。

几十年来,大卫朝田赋都要全额上缴国库的,即便如此,户部还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好不容易今年赋税改革,收入几乎翻了一倍,他这个户部尚书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一次了,没想到皇上这就要瓜分他的蛋糕。

“皇上,历年来,田赋都是要收归国库的,地方各州府留取商税等收入。”

年丰慌忙奏道。

“年大人,今年赋税改革,将各种赋税统一划入按田亩收取,地方除了商税,已然没有了其他赋税收入。如若不分与各州府,恐怕他们又要自己想办法了。”

韩胄最后一句说得很隐晦。

其实就是担心各州府赋税收入过少时,他们暗地里以各种名义向老百姓摊派任务,变相增加地方收入,压榨百姓。

年丰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眼看白花花的银子要进国库了,现在却要分给他人,终究有些心疼。

“丞相所言极是!年卿,作为户部尚书,你先说说朝廷和各州府怎么分?”

卫刚把球踢给了年丰。

“这个,这个,皇上,臣以为一九分最为合理。”

年丰思考了一下,没有底气地说道。

“你是说九成留给地方?”

卫刚故意逗道。

“不不不!皇上,臣没说清楚,是九成留到国库!”

这次年丰几乎是跳起来说道。

惹得众人掩口窃笑。

卫刚轻轻摇了摇头。

没有人再说话,这可是个得罪人的事情。

朝廷留少了,可就给年丰留下话柄了。

朝廷留多了,地方官员可就有意见了。

“蒋卿,你以为呢?”

众人一听,皆是一惊。

蒋方本是甘州从事,出现在养心殿本就不合朝廷律例。

现在,皇上却想听听他的意见,怎能不让众人感到意外。

“皇上,臣以为朝廷留六成,地方留四成较为合适。”

蒋方毫不犹豫地奏道。

“说说你的理由。”

卫刚对这个四六分成较感兴趣。

年丰却狠狠瞪了蒋方一眼。

“皇上,朝廷多留一成,是因为近年来国库空虚,着实需要补充一下;再者,近年来,域外番邦蠢蠢欲动,朝廷要有足够钱粮支撑战争;若是遇有灾年,朝廷赈济直达地方,免去了各州摊派的周折。”

“地方少留一成,是因为各州府还有开垦荒地、查收隐田的空间,对于提高地方推行新政的积极性。”

蒋方缓缓道来。

看来,这个蒋方不仅对数字感兴趣,更对数字游戏感兴趣。

“妙妙妙!以后各州府再增加的田亩所得的赋税留给地方,不怕他们不拥护新政!”

卫刚听罢,拍案而起,连连喊妙。

屋里的一众人,也瞬间对这个小小的从事刮目相看。

户部尚书年丰尽管心疼银子,奈何人家说得滴水不漏、句句在理,也只能在心里暗暗称是。

赋税的事情说定之后,大家陆陆续续离开养心殿。

卫刚把蒋方留了下来。

“那个怡心院的事情怎么样了?”

卫刚摸了摸鼻头问道。

在养心殿问大臣这青楼的事情,卫刚也觉得别扭。

“皇上,臣正要禀报此事,那胭脂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