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税新政推行的如此顺利,大大出乎卫刚的预料。
心情颇佳的卫刚,正在筹备着老岳丈的祝寿事宜。
就连老太后都亲自动手,为庞大海挑选寿礼。
朝廷官员更不用说了,都在盘算着能不能跟随皇上前往营州。
毕竟这是去祝寿,而不是去办差。
心情大好的皇上一高兴封个赏、赐个爵什么的简直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整个朝廷就如同过年一般,忙得不可开交。
礼部更是没日没夜的忙碌着,尚书唐寅索性就住在了礼部,极为用心地筹备着车辇銮驾,礼仪服饰。
这可是新皇登基以来第一次正式出宫。
马泰林亲自安排沿途警卫事宜,相关州府严阵以待。
三天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出发了。
六引开路,十二面龙旗迎风飘舞,金吾卫紧紧拥着皇帝的玉辂,好不威风。
祁润坐在卫刚身旁,如同做梦一般,女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队伍行进得极为缓慢,沿途无数老百姓聚集而来,跪在地上瞻仰皇家的威严。
卫刚早已下过旨意,要与百姓同庆,在确保队伍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给老百姓自由和空间。
十天后,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进了营州。
营州刺史田苗一大早就换上崭新的官袍,领着府衙众官员,在城门等候。
之前,韩明到明州镇压叛匪时,田苗就有不凡的表现,主要特点就是情商高。
这一次,皇上亲临营州,他更是不遗余力,把面子工程做得妥妥的。
江南本就富庶,田苗一开口拿出三万两白银,给庞府方圆五里地的老百姓每人做了一身新衣服。
府库拿出十万两银子,把庞府周边的环境重新打理了一遍。
营州的百姓不差这点布料钱,田苗这是做出姿态,也算是封口费,免得不知轻重的家伙胡乱说话。
在卫刚到庞府前的十余天里,他几乎天天在庞府周边徘徊,沿途花草树林修的修、剪的剪,全部都整理的整整齐齐的。
用现在的话说,这也算是市政工程。
环境好了,老百姓自然心情舒畅,也就领了他这个刺史大人的情。
卫刚走下玉珞,目之所及,无论是人还是物,无不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再看庞府,装点得颇有节日气氛。
只见一位头戴员外帽的老年人,健步如飞地走了过来。
那顶崭新的帽子下面是无法掩饰的花白头发,它在诉说着庞大海的付出和操劳。
在人到70古来稀的年代,60岁绝对算得上是高寿了。
说他健步如飞一点也不过分,毕竟这可是他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皇上带着娘娘来给自己祝寿,试问天下几人能够享此残荣。
卫刚牵着祁润的小手,笑盈盈地迎了上来。
“草民庞大海给皇上、娘娘叩头啦!”
庞大海说着就要撩衣服下跪。
卫刚急忙双手相搀:“你是老寿星,可免一礼!”
卫刚找了个托辞,免了庞大海的叩拜之礼。
纵然活泼如祁润,现在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若在平时,她早就丢开卫刚,挽着老父亲的胳膊,有说有笑地进府了。
卫刚带着众大臣,在金吾卫的簇拥下进了庞府。
有田苗这种能干的刺史,皇上的随行人员,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的。
红毯、红绸、红灯笼,庞府显得异常喜庆。
而庞府最显眼的是那几个拿着法式的大和尚。
庆祝大寿,请几个大和尚也在情理之中,卫刚并未太在意。
众官员在大厅就坐饮茶。
卫刚几人随着庞大海来到后院聊聊家常话。
“岳丈大人辛苦啦!”
卫刚走到庞大海面前,极为真诚地说道。
“皇上,老夫怎敢称辛苦!区区一介草民,蒙皇上不弃,享此殊荣,实乃皇恩浩荡!”
庞大海说着躬身行礼。
“岳丈大人以雷霆手段,果断出击,在各州收购粮食,对赋税新政的实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啊!”
“钱庄、绸庄、物流站都是皇上的,老夫不过是尽点绵薄之力而已。”
祁润轻轻抚摸着老父亲的丝丝白发,禁不住湿润了眼眶。
“父亲,是女儿不孝,丢下您一人在营州,孤苦伶仃。”
这一句话让屋里的人无不动容。
“润儿,祝寿之后,让岳丈大人到宫里住上一段时间,也让你好好尽尽孝心!”
都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自此,宫里的是天,宫外的地,天地两隔,断了多少少女的思家梦、思亲情。
现在,祁润不仅回来了庞府,而且皇上暂时放下家国大事,陪着自己给老父亲祝寿,早已心满意足,不胜感激。
哪里还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