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满春院(1 / 2)

卫府。

江南六州刺史端坐在大厅。

这是科举考试前,卫刚最后一次召见他们。

“诸卿,此次科举,开我朝选拔官吏之先河,凡选出朝廷可用之才者,皆卫朝之功勋。若瞻前顾后,不能全力以赴者,乃国之罪人,当诛九族。”

卫刚不期望能选拔出多少人才,重点是顺利推行科举考试,让天下读书人明白读书可以为仕,有才必当量身重用。

打破世族掌控朝廷推荐录用官吏的陋习,还大卫朝一个风清气正的录用官吏之风。

破旧立新,重在消除世人的传统观念。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大家亲眼目睹新政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几位刺史听罢,纷纷起身跪地叩头。

他们可能想不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但他们不能无视天子坐镇江南。

这就是朝廷推行科举新政的决心。

卫刚说的明白,顺利推行科举考试的,朝廷必当重用。

畏首畏尾不作为的,朝廷定会重罚。

六人领了旨意,连夜赶往各自州府。

卫府的夜静悄悄的。

没有人知道,三千金吾卫已经化作便装,住进了卫府周边的家户里。

为了卫刚的安全,也为了左邻右舍的安全,这些街坊邻居已经悄悄地被安置到了其他地方。

杨啸安排人去了一趟聚缘寺。

正如卫刚所料,那里至少聚集了两万多众。

怎么上的山,不清楚。

前往杨府恭贺的人中,多为会武功的江湖人士。

北方许多读书人悄无声息地来了江南。

这种种迹象都表明,江南要有一场腥风血雨。

甘州再世草堂大量的麻沸散和跌打膏运到了全州,庞大海在圆北马帮组建了临时的后勤营和斥候营,负责物资运输和传送消息。

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夜已深,众人纷纷退下。

穆华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卫刚。

“穆姑娘还有什么事情吗?”

卫刚捏了捏眉头问道。

“你答应我再去一趟密室的。”

声音虽然低,卫刚听得明明白白的。

“对对对!都怪朕,把这事给忘了!”

卫刚立刻龙马精神。

穆华却站在那里,红着脸蛋盯着卫刚,好似有话要说。

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口,害羞地低下了头。

卫刚自然明白是什么意思,是刚才自己的兴奋吓到了穆华。

“那密室是唐道长所建,他自然知道其中的机关。”

穆华听了也是眼前一亮。

轻轻地点了点头。

就在二人达成一致意见时,箭矢破空的声音传来。

穆华已经软剑在手,玉手一挥,箭矢被拦腰斩断,扎在了柱子上。

很明显这支箭矢并不是朝着卫刚射来的。

穆华已经飞身来到院子里。

“穆姑娘!穷寇莫追!”

卫刚急忙喊道。

穆华朝着黑衣人逃遁的方向看了一眼,没有再追下去。

卫府守备如此森严,竟然有人可以来去自由,定然不是宵小之辈。

恐中了敌人的调虎离山之计。

卫刚拔出半截箭矢,上边绑着一个纸团。

上边写着四个清秀的小字:匈奴有变,已入并州。

这枝木制的箭杆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卫刚面前了。

之前是刺杀,而这一次却是在帮自己。

卫刚一时有些糊涂。

唐罡等人闻声也都赶了过来。

卫刚把纸条递给了唐罡。

穆华走过去看了一眼,心里不禁一颤。

如若只是对付门阀世家,以朝廷的实力是稳操胜券的。

如果匈奴此时乘风作浪,可就捉襟见肘了,毕竟匈奴太凶悍了。

“皇上,如果门阀势力和域外番邦里应外合,朝廷可就危在旦夕啊!”

卫刚摆了摆手,此事尚在自己预料之中,只是他还在等其他消息。

穆华被卫刚的沉稳震住了。

面对内忧外患,还能如此泰然处之,气场之大,让人瞠目。

不多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而近,在卫府门前停了下来。

“皇上!南召国二十万大军陈兵边境,不知意欲何为。”

斥候奏道。

“大理呢?”

卫刚淡淡地问道。

“回皇上,大理暂时没有异常。”

斥候回道。

“告诉杨啸,让他盯紧大理。”

斥候领命离去。

唐罡不淡定了。

“皇上,北方靳忠、朱元两位将军可抵挡匈奴,南方大理和南召若有不轨之举,杨啸将军恐独木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