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明连夜出城的消息第二天一早就传到了许琪的大营。
他在营帐中来回地踱着方步,双手不停地搓着。
要说不怕韩明,那是假的。
韩明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带兵经验丰富,在大卫朝的军中享有盛誉,是战神一样的存在。
甚至定国军中的士卒都以跟着韩大将军为荣。
再加上帝都城高墙厚,若要硬攻这二十万大军恐怕是不够给的。
如今机会来了,只要韩明离京,那攻下帝都便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机不可失,别让城里的人等急了。
许琪下令大军火速前进,必须在第二日到达中州城下。
与此同时,他安排斥候向平国公李雷和安乐侯陈啸天通报情况,要求他们全速前进,迅速对中州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一切仿佛都是如此的顺利,难道老天也在助我许琪吗?
三路大军中,距离中州最近的就是并州的许琪了。
此时的许琪心里异常兴奋,感觉人生最高兴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慕容叶的背叛原是他最痛恨的事情,现在也变得云淡风轻了。
一介女流之辈,难堪重任。
许琪曾以为若不是慕容叶背信弃义,白凤的三万死士也参与夜袭卫府,卫刚也就是笼中之鸟了。
在他的思想里,慕容叶就是个叛徒,是门阀世家的耻辱!
现在好了,凭着自己的精心安排,攻取帝都指日可待,然后挥师南下,和大理兵合一处,擒拿卫刚也是小菜一碟。
许琪坐在车辇里,艳阳当空做着春秋大梦。
他哪里知道,平国公李雷正在炭火上烤得外焦里嫩。
李雷率领五万大军,星夜兼程。
韩明的离京同样让平国公喜不自胜。
原本他是想磨磨蹭蹭,边赶路边观察形势。
他甚至想过,如果镇国公举事不利,他便摇身一变成为勤王之师,毕竟眼前的对手可是整个朝廷。
现在好了,一切都朝着有利的形势发展。
于是,他打出了“诛韩胄、清君侧”的大旗,生怕行动慢了,让他人抢了风头。
举事成功,接下来就是门阀之间瓜分成果,没有战功势必要吃亏的。
为了避免与相州刺史于石发生不必要的摩擦,徒增麻烦,他选择了连夜绕开相州,走相州与甘州交界之地。
日夜行军,李雷他们是人困马乏,天刚拂晓,队伍行进到了甘州与相州交界的地方。
突然鼓声大作,从两旁的树林里杀出一支大军。
说是大军,其实是一支穿着百姓衣服手持兵器的队伍,人确实够多的。
一下子把李雷他们给惊醒了。
战马嘶鸣,队伍乱作一团。
“来人可是平国公李雷?”
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战马之上问道。
“既然知道本国公,还不下马行礼!”
李雷一看不认识,知道是个无名之辈,便高声喝道。
“哈哈哈,死到临头还敢如此放肆,来来来,放马过来,让杨林领教一下平国公的厉害。”
这个年轻人正是甘州的杨林。
李雷是急着往中州赶路,怎么会在这里浪费时间。
掌中大刀一挥,高声喊道:“给我杀光这帮匪徒!”
杨林一看对方不按套路出牌,心想这样也干脆,直接先消灭这一路门阀大军,涨涨士气。
杨林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是巧合吗?
原来靳忠一直都和杨林保持着联系。
当他从徐州出发时,便通知了杨林,直言他杨林扬名立腕的机会来了。
便将朝廷面临的严峻形势给他说了,要他做好北御匈奴的准备。
并且一点也不吝惜恭维之词。
杨林哪里受得了靳忠的溢美之词,立时便觉得自己的高光时刻到来了。
每日派人打探北方的情况。
谁知匈奴没见着,等来了平国公李雷的义军。
正是心潮澎湃的杨林一晚上都没有睡觉,等待那个高光时刻的到来。
此刻的杨林血液倒流,挥舞着冰铁大枪一马当先就迎了上去。
甘州好儿郎个个不甘人后,催促战马大喊着冲了上去。
两支人马混战在一起。
官道上、田地里,到处是往来厮杀的。
两支没有作战经验的军队,就这样像打群架一样的撕咬在一起,毫无战术可言。
杨林的大铁枪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惨叫落马,一人一枪一马径直杀到了义军的阵营里,好不痛快。
李雷看着杨林单枪匹马横冲直撞,心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想当年自己年轻时也是这般勇猛。
只是作为军队的统帅,只知道一个人奋力拼杀,可不是睿智之举。
就在两支大军血战时,一支队伍从南边疾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