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南阳灾区(1 / 1)

南阳郡,宛县,一座濒临黄河的小县城,魏国新上任的太守陈群之孙陈伦正冒着大雨站立在城头上,身边还跟着宛县县令王立。

看着城外波涛汹涌的黄河水,陈伦的心情此刻和黄河水一样的沉重,这可是他出任南阳太守以来,遭遇的最大的挑战。

就还在昨日,朝廷派人传递了陛下的旨意,一定要保障百姓的身家性命,不过幸好的是,宛县周围的百姓全部迁至城内,而更远处的百姓也大部分迁往高地。

他父亲陈泰也传来了信封,说只要这一次能够完整的度过灾难,他就能进入当今陛下的眼中,说不定还能更高一层。

“王县令,百姓都安顿好了吗?”陈伦转头对着一旁的县令说道。

王立点了点头,回道:“回太守,城内百姓都已经安顿好了,城外高地上的百姓也有朝廷派来的士卒保护着,问题并不算大,不过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城内的存粮并不多了,如果没有支撑恐怕真的撑不了多久了。”

自从发现南阳出现大洪灾之后,陈伦就立马上书朝廷尚书令,希望朝廷引起重视。而尚书令也经过深思熟虑以后,上报陛下,得到了陛下的首肯后,便下令各地驻军,全力配合南阳救灾,尽快让这灾情过去。

命令一到后,各地驻军倾巢而出,奔赴南阳各县。

但是这粮草却是最大的问题,当初为了战争所需,曹睿早就下令,将全国各地的粮草都集中在洛阳,各地各县留下日常所需的粮草即可,这就导致了现在南阳郡因为洪灾原因而粮草严重不足。

更严重的是,现在外边暴雨如注,其他地区的粮草也无法安全快速地运回南阳郡。

陈伦点了点头,说道:“粮草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朝廷会想办法把存粮运回南阳郡,更何况陛下早已下令,要求各地全力支援我们,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便是尽全力保障百姓安全。”

“卑职明白!”王立回答道,这根本不用陈伦提醒自己也会注意的,朝廷下了新的律令,如果因为地方官员出现纰漏而导致百姓无故牺牲伤亡,那可是会直接人头落地,九族遭殃。

数日后,酝酿已久的黄河终于突破了江堤,涌入地面,瞬间淹没了大批良田,可怜百姓们辛苦了大半年的成果顿时化为乌有。

黄河的水肆虐数日,但很快雨过天晴,随着暴雨的停止,这黄河的水终于还是退下去了,不过却留给了百姓们一片狼藉。

洪水退去后,各地都在进行着善后工作,尤其是最为严重的南阳郡的宛县。

就在洪水退去没几天,远在洛阳的曹睿已经好几日没睡好觉了,他时刻关注着来自南阳的情况。

“南阳的情况如何?”这是曹睿不知道第几次在询问群臣的话。

这让群臣感慨陛下爱民如子的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

尚书令张华出列回道:“回陛下,如今南阳的黄河之水已经退去,南阳各地的百姓也都陆续返回家中收拾残局,如今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还请陛下放宽心。”

听到张华的话,曹睿原本还紧皱的眉头瞬间舒张开来,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还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只要在大水退去后,没有发生瘟疫,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曹睿虽然放心了,但还是着重强调道:“张卿,传令下去,调集全国多余的粮草、药物物资和医者前往南阳郡,救治那里的伤者,顺便预防瘟疫的爆发。如果人手不够,朕也可以将太医院的太医全部调往南阳郡,总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诺,臣等明白。”张华以及其他大臣纷纷开口道。就算陛下不说,他们也要调遣人手去南阳郡,他们一直以来就没有掉以轻心。

吩咐完事情后,曹睿又看向军方第一人邓艾道:“邓卿,如今南阳郡满目疮痍,朕唯恐南阳郡的驻军不足以收拾残局,又恐有心怀不轨之人在南阳郡作乱,你率大军前往南阳郡,一则防止小人作乱地方;二则防备东吴来袭;三则协助他们收拾南阳残局。你要记住,无论是谁,胆敢出来闹事,直接逮捕,等灾情彻底过去了,再行处置。”

“臣遵旨。”邓艾回应道。

突然,曹睿仿佛想到了什么,又开口道:“大水过后,各地百姓聚集的多了,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朕决定,让各地官员征召一些青壮年,去修补各处的堤坝,这样既可以解决百姓聚集的问题,又可以将崩溃的堤坝修复,简直就是一举两得。”

众人听后,眼前一亮,每次灾情过去后,这些百姓流民便无所事事,很容易产生摩擦,稍有不慎便酿成大祸,如今却被自家陛下给解决了,这可谓是明君。

见群臣都同意,曹睿也不废话,直接开口道:“此事就由尚书令张华去吧。”

“诺。”张华站出来拱手道。

将一切安排妥当后,曹睿便让群臣都退下,自己则去浅浅休息一下。

毕竟连续好几天因为关心南阳郡的情况而不休息,是个铁人都吃不消,何况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