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最后的话(1 / 1)

吕布离开了这纷纷乱世,他知道自己苦苦想支撑的这汉世江山已经风雨飘摇。

在其他人眼中,这汉家大统不过是一句口号,是一块肥肉,每个人从中想得到的只有利益,而利益的争夺战,牺牲品只能是百姓。

他又无心争夺天下,一登大统。那毕竟不是他的初衷,可他又能如何,在浊世中争个天昏地暗?斗个你死我活吗?他不愿意,所以他只能选择离开。

不出所料的是,曹操迅速控制了局面,他在官渡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学起了董卓,控制天子,迁往许昌。史称“挟天子以令诸侯。”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帐下五虎上将,也逐渐形成大势。

江东孙权继父兄遗志,集江东英豪,割据一方。

自此,三国鼎立之势初成,其他诸侯渐渐被吞并,这也许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喜欢上吕布这个人物,其实并非源自《三国演义》,而是游戏《三国群英》,罗贯中先生在三国中抑曹扬刘,乃是出于“正统学”思想,认为刘备是汉世传人,这汉家江山理应归于刘备,把他设定为忠,传统的戏剧戏曲也都是“白脸的曹操”,把他设定为奸,然而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岂是一个忠和奸就能明辨是非功过?

说吕布是三姓家奴?说他杀丁原,杀董卓?丁原没杀过人?杀董卓有错?

孙刘联兵,一把火又烧死多少人?

说他反复无常?不讲信用?

刘备讲信用吗?讲信用为什么借了荆州不还?

说他贪图貂蝉美色?曹操不贪色吗?不贪色曹昂,典韦会死?

说他不高洁,不直率?

诸葛亮高洁吗?说是隐于南阳,其实不过是待价而沽罢了。至于直率的事,诸葛孔明一生都没干过。

我并非要为吕布正名,或为他争取些什么。

三国中有一人姓陈名宫,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亡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被陈宫捉住,当得知曹操是要杀董卓后,陈宫放了曹操,并且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跟随曹操一起逃亡,途中借宿于曹家世交吕伯奢处,吕家人磨刀杀猪准备招待曹操,被曹操误以为是要杀自己,所以将吕伯奢全家杀光,也有了那句“宁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的曹氏语录。陈宫因此离开曹操,后在吕布手下,直至白门楼吕布殒命,陈宫仍大骂曹操,慷慨赴死。这说明什么?说明吕布还是有他的人性闪光点的。而刘备呢?当吕布被捉,曹操问刘备的意见,刘备怎么说的?刘备说:“孟德你忘了丁原和董卓了吗?”一句话将吕布送到了奈何桥。难怪吕布死前大骂刘备:“大耳贼,你忘了辕门射戟的事吗?”

在《三国演义》中,是王允用了貂蝉,施展了美人计,才使董卓,吕布反目,每读到此,我总心有不甘。从书中看不出一丝一毫貂蝉对吕布有情,一切都是阴谋,可我都总不愿相信,我更希望这二人是互生情愫的,所以在这部作品中略加改动,让董卓并未染指貂蝉,我仍希望貂蝉的处子之身是给了吕布,这也许是我的执拗。

美好的物好象总是短暂,并趋于被破坏的。中国古典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好象都是如此,西施被勾践献于夫差,昭君远嫁塞外且一女三夫,貂蝉自吕布死后身死不明,杨玉环身死马嵬坡下泥土中。

她们只是一件件物品,只是权利斗争天平上的一颗颗法码,犹如乱世浮萍,随波逐流。

我不愿吕布又在白门楼殒命,我愿他带着貂蝉,双宿双飞于江湖,这也是我的执拗。

全篇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