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秦子玉(2 / 2)

中州武帝 长安侯 2830 字 2023-01-08

一个贵族说:

“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么迁都洛阳,我们也愿意。”

许多文武官员虽然不赞成迁都,但是听说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拥护迁都了。

孝文帝把洛阳一头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里的王公贵族宣传迁都的好处。

后来,他又亲自到平城,召集贵族老臣,讨论迁都的事。平城的贵族中反对的还不少。他们搬出一条条理由,都被孝文帝驳倒了。最后,那些人实在讲不出道理来,只好说:

“迁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还是卜个卦吧。”

孝文帝说:

“卜卦是为了解决疑难不决的事。迁都的事,已经没有疑问,还卜什么。要治理天下的,应该以四海为家,今天走南,明天闯北,哪有固定不变的道理。再说我们上代也迁过几次都,为什么我就不能迁呢?”

贵族大臣被驳得哑口无言。

迁都洛阳的事,是仿效先祖的美事,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经济

行均田制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颁布了均田令,对不同性别的成年百姓和奴婢、耕牛都作了详尽的受田规定。

授田有露田、桑田之别。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七十岁时交还国家。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还国家,可以出卖多余的部分,买进不足的部分。

还授土地时,对老少残疾鳏寡都给予适当的照顾。

创三长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采用邻、里、党的乡官组织,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

改革租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对租调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

新租调规定:

以一夫一妇为征收单位,每年交纳帛一匹,粟二石。十五岁以上的未婚男女,从事耕织的奴婢每八人,耕牛每二十头的租调,分别相当于一夫一妇的数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