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嫌犯蒋用(1 / 2)

中州武帝 长安侯 2599 字 2023-01-12

公元466年,宋明帝刘彧弑杀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二月,邓琬和袁顗等人拥戴孝武帝第三子,年幼的江州刺史刘子勋为帝,各州镇都谴责刘彧篡位自立,纷纷出兵从四面八方讨伐建康。当时淮北的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秀、冀州刺史崔道固等都起兵响应刘子勋。

同年九月,刘子勋之乱被平定,薛安都派毕众爱、王焕到建康向明帝投诚,上表道:“臣在上国苟且偷生,深受孝武皇帝厚恩,常想报答,因此在刘子勋起事时,响应于他。如今天命归于陛下,我愿率领部队,绑缚自己,等待陛下的惩罚。我以前的罪行,完全由陛下任意处理。”同时,薛安都又命驻守下邳的柳光世投降。

宋明帝见叛乱已经平定,以淮北五州归顺自己较晚,便想在淮北炫耀军威,准备发重兵前往徐州迎接薛安都,震慑一下淮北五州。蔡兴宗劝谏说:“薛安都归顺朝廷,绝对不假,现在正需派一个人,手拿一封信,前去迎接。现在用重兵迎接他,他一定会惊疑忧虑,甚至可能招引北方的胡虏,灾患势必更深。如果说他身为叛逆,罪恶深重,非诛杀不可,那么从前所赦免的人可太多了。何况薛安都在外,据守的是北战场的一个大要镇,紧接边界,地势险要,兵力强大,无论包围还是攻击,都难以克制。为了国家的利益,尤其应该使用和平手段安抚。一旦他叛投北魏,那么朝廷就要昼夜辛劳去对付后患了。”萧道成也劝阻宋明帝说,发重兵前往徐州,一旦逼薛安都太甚,恐引起他反叛。宋明帝不顾蔡兴宗、萧道成的劝谏,命张永、沈攸之率领五万重兵前去迎接薛安都。薛安都认为自己已经归顺朝廷,而皇帝派重兵前来是要来讨伐自己,追究自己的罪行,顿感恐慌不安,为求自保,于是便遣使者联系北魏,以献上徐、兖二州之地为条件,请求援兵。

北魏见薛安都求援,于是派博陵公尉元,城阳公孔伯恭率兵援救,同时任命薛安都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镇南大将军、徐州刺史、河东公。同年十二月,尉元抵达彭城,张永被迫退兵。这时,薛安都又后悔投降,密谋叛变。结果,密谋被尉元知晓,薛安都便施以重贿,将罪责推诿给女婿裴祖隆。尉元将裴祖隆斩首,保住了薛安都,徐、兖二州悉数尽入魏境。后北魏遣长孙陵等率兵开赴青州,慕容白曜率骑五万为继援,由于徐、兖二州已降北魏,青、冀二州与刘宋淮南地区的联系被切断,失去后援,青、冀二州的宋军虽在沈文秀的指挥之下奋力抵抗北魏,但外无救援,内又粮草尽断,在围困三年后,至泰始五年(469年),城破,沈文秀被俘,刘宋青、冀之地尽入北魏。

历史影响

“泰始之祸”后,刘宋淮河以北的的青、冀、徐、兖、豫等五州之地全面陷于北魏,晋末刘裕北伐取得的领土自此悉数尽入北朝,从此南朝在疆域领土上对北朝的优势和威胁一去不复返,加剧了南弱北强的形势,也有史学家将“泰始之祸”视为南弱北强局面的开始。刘裕篡晋

当前位置:

趣闻探索榜 > 历史趣闻 >

刘裕篡晋

697 票数:31 #历史事件#

刘裕篡晋指的是东晋发生的历史事件,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宋”,史称“南朝宋”或“刘宋”,东晋历史彻底结束,这是南朝的开始,也是南北朝对峙的开始,刘裕虽以武功显赫而称帝,但对政治经济也进行了若干改革,制定法律,打击豪强,整顿选举,严肃吏治,重视教育,巩固了统治基础。

详细介绍 PROFILE +

刘裕掌权

402年司马元显为了避免桓玄乘乱偷袭,抢先西征,任刘牢之为先锋,司马尚之为后部。桓玄也率军东下,最后大破司马尚之。刘牢之认为司马元显无用,倒戈引桓军入建康。桓玄控制朝廷,诛杀异己,先后杀司马元显与道子,并夺取刘牢之兵权,诛戮部分北府将领,提拔北府将领刘裕。他最初有意革新朝廷,但最后豪奢纵欲,政令无常,渐失人心。403年桓玄篡位称帝,建国桓楚。隔年刘裕同北府旧将何无忌、刘毅举兵,收复建康,桓玄挟晋安帝西撤江陵。不久桓玄又率军东下,被刘毅击败,在逃往蜀地途中被冯迁所杀。而后桓振、桓谦又挟晋安帝反抗,刘裕直到405年肃清桓氏势力,得以迎晋安帝复位,掌控了朝廷。

刘裕掌控朝廷后,荆州刺史刘毅忌妒,意图举兵。412年刘裕抢先讨伐刘毅,刘毅兵败自杀。405年,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推谯纵为首叛晋,谯蜀建立。蜀军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宣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

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他任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断袭扰沿海。404年卢循由海路攻占广州,隔年晋廷又任命他为广州刺史。410年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之机,与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于桑洛州合力击溃刘毅(今江西九江市),乘势攻入京师建康,史称卢循之乱。此时刘裕回撤,卢循和徐道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