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回到家,正是中午时分。一进门,就看到吴老头和蒋其光正坐在院子里聊天。
吴老头问周颖:“丫头,考得怎么样?有信心过吗?”
不待周颖回答,吴卫东抢先说:“蒋叔叔,爸,你们不知道,周颖表现可好了,看得出那几个面试的领导,对她很满意。被录取我看没什么问题。”接着,三个年轻人七嘴八舌地把考试的过程讲了一遍。
吴老头呵呵笑起来,不停地点头说:“瞧不出这丫头还有两把刷子,不错不错。”
蒋其光见周颖的事八九不离十有了着落,很高兴,对着周颖竖起大拇指:“好好好,没给你爸,给我们这些老家伙丢脸。”又对王一山说:“一山,我们下午坐火车出发去兰州,你去准备准备。”
吴老头说:“着啥急,先吃饭,吃完饭再说。时间来得及。”
三个年轻人听说王一山要去兰州,都感到特别突然。王一山有些茫然地问:“蒋伯伯,我不能留北京啊?不可以跟周颖一样去当海军吗?”
“怎么,你也要当海军文艺兵?”蒋其光故意逗他,“人家不是不招只会打篮球的文艺兵吗?”
王一山说:“我不当文艺兵。我要开舰艇。我要去解放台湾。真的,蒋伯伯,我大学读的专业是机械制造,不去开舰艇,我去当工程兵也行……”
不等王一山说完,吴老头突然严肃地喊了一声:“王一山!”
王一山马上立正应:“到!”
吴老头一脸严肃:“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是你想当什么兵就什么兵的吗?”
王一山听了,只得乖乖闭嘴。
吴卫东毕竟年长一些,知道长辈们安排王一山去兰州必定是经过各方权衡,安慰道:“一山,没事,兰州就兰州。我不也被我爸扔到山旮旯去。革命同志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这几天三个年轻人虽然接触不久,但很投缘,相互之间早已经有了一种很亲密的感觉。特别是周颖,自小和王一山几乎天天在一起,现在自己一个人留在北京,而王一山去要去遥远的大西北,自然有万般不舍。她低着头,咬着嘴唇不吭声,面试过后一直的好心情一下子荡然无存。
吃过午饭,王一山回默默收拾了行李,其实除了当时从家里穿出来的那套衣服,也没什么好收拾的。
吴卫东问他:“一山,你去兰州要不要带几本书去?我这里的书,你看上哪些就拿走。”王一山摇摇头。
吴卫东知道他心里难受,只好说:“你到兰州安顿下来就给我们写信。周颖的事情有了结果,我们才可以写信告诉你。过不了多久我也要回部队了,大家要记得多联系。在部队碰到什么问题,可以写信告诉我。我把通讯地址记给你。”说着,又从抽屉里拿出4张崭新的“大团结”,塞在王一山的口袋里:“这次在北京吃不上烤鸭,下次我一定请你。兰州的羊肉、拉面很好吃,你去替我们多吃点。”
王一山急忙把钱掏出来想还他:“吴伯伯给的钱我还没花呢。不能再拿你的钱了。”
吴卫东按住他的手:“一山,部队的生活很清苦,伙食比不得在家里。这些钱你拿着有用,去买吃的。听我的,啊!”
王一山只得把钱收了。发了会呆,又说:“卫东哥。照片洗出来后,记得寄几张给我。”
吴卫东说:“放心。我洗了三套呢,到时每人一套。”
周颖眼圈红红的:“一山哥,记得一定要写信啊。你先寄到吴伯伯这里来。我会经常到吴伯伯家里来等你消息。”
王一山:“知道了知道。哎!你红着眼做什么?以后大家又不是不见面了。而且你都要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了,哭什么?”
王一山不说还好,一说周颖就真的抽抽噎噎地哭出声来了。
这时,只听蒋其光在天井里喊道:“王一山,快点快点,军人哪里可以磨磨蹭蹭的。”
王一山只得拿了行李走出来。
门口停着一辆黑色轿车,张秘书在车门边等着。蒋其光带着王一山上了车,打开车窗,向着大家挥手告别。
吴老头带着吴卫东和周颖站在门口,目送着轿车慢慢启动,越走越远……
兰州,军区司令部。
蒋其光带着王一山走进军区大院,直接到副司令办公室找陈青山。
陈青山和蒋其光在延安时期打过交道,算是熟人。虽然没一起蹲过战壕,但是陈青山知道蒋其光这个人不简单,毕竟是中央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加上吴诤一通电话交代,陈青山自然不敢怠慢,处处对蒋其光透着点客气。
陈青山看了看王一山:“小伙子倒是挺精神啊,大城市的跑我这儿当兵。老蒋你怎么想的?”
王一山看了一眼蒋其光,乖乖地不吭声,静静地坐在一边。
蒋其光把陈青山拉到一边,嘀嘀咕咕把王一山的情况说了一遍。
陈青山脸色柔和了许多,看着王一山笑了笑:“看不出来,白白净净的小伙儿,杀气挺重。敢揍造反派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