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大年初一有讲究(1 / 2)

年三十守岁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来是个习俗,但是时至今日,农村守岁的基本上就没有了。

宵夜之后就过十一点了,一家人围着火盆烤火,看着联欢晚会,说说话,等着跨过晚间十二点,就算守岁了。

过了晚上十二点,晚会还没播完,一家人陆续熬不住了。刘松妈妈打着哈欠回房间了,小弟和姐姐也接着回房间了。

刘松陪刘全河到晚上十二点半,晚会结束。

刘全河拿出一条宽凳,中间摆上香炉,点上三根粗香,香炉两侧立着两支圆柱形的大蜡烛,可以一直燃烧到第二天早上。

确定没人要出去后,点燃一挂鞭炮,关上门,今晚就再也不能开门出去了。

这就是“封财门”,意思把财运留下来,关在自己家里。

周围也是霹雳吧啦的爆竹声,家家户户都在“封财门”。

刘松仿佛才伴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邻村烟花的呼啸声睡着,又被耳边不断的鞭炮声给震醒了,打开手机凌晨五点不到。

这是每年大年初一的惯例了,永远有人比你起得更早。

只不过,老爸咋还没动静呢?刘松睁开眼躺在床上,刘全河没起来,他也只能干躺着,早上起床后也是有仪式的,一家之主没起来主持他也没办法。

对面的房间门轻轻的打开房门又关上了。

刘全河穿着常服打着哈欠有点佝着身子搓着手走出房间,天实在太冷了。

宽凳上重新点上三根粗香,换上新的大蜡烛,打开客厅门,一阵寒气顺门扑过来,让人忍不住打一个寒颤。

冲手哈两口气,趁着着点温暖,赶紧把院铁门全打开。点上三根细香向四方神明作揖,嘴里念叨“恭喜发财”。

再把一万响的爆竹在院里门口摆成一个八字形,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大年初一早上的“开财门”仪式就完成了。

“开财门”仪式意味着农历新的一年伊始,大开财门,广纳八方财源,寓意吉利。

刘松听着爆竹声响完,刘松穿好衣服准备下床,旁边小弟迷迷糊糊的声音响起。

“哥哥,等我一起。”

大年初一的早饭是六大素菜,只有男人是必须要起床干活的。女人们可以继续躺在被窝睡觉。刘松本想让小弟晚一些起来,没想到他自己还挺自觉,赞一个!

“爸,过年好啊,祝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刘松走进厨房,见到厨房的刘全河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第一时间送上大年初一的第一声祝福。

“好,好,也祝我儿子今天发大财,给我娶个儿媳妇回家。”

小弟也跟着送上春节的祝福。

厨房靠边已经放好了一个洗衣服的那种大盆,大年初一用来装刷锅洗菜洗碗刷牙洗脸的废水。

水代表财,所以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的开始,财不能往外倒,用一个盆装起来。这是自祖辈传下来的一个习俗,一种美好的愿景。

父子协作,洗菜,切菜,刷锅。要是小的时候,第一件事情要做的是蒸柴火饭。

大米洗净后入大灶的大锅中,大锅中的水要比米多2-3倍。等到水烧开大米煮到8分软,用勺把煮软的大米捞起,沥干净水,盛到另外一个小灶的蒸屉锅里,铺平用筷子插出一个个洞眼,盖上盖蒸半个小时左右,这样蒸出来的米饭香味扑鼻、口感馥郁香糯回甘。

不过柴火饭比较费时间,现在有了更省事的电饭煲蒸饭,刘松回来的时候就带了一个新的电饭煲。

做的第一道菜是做青菜,就是大叶芥菜,切碎后焯水捞出再炒,这道菜讲究点功夫,做不好的人容易做的水,做的苦,那就不好吃了。

白萝卜、胡萝卜、豆腐、芋头、黄芽白挨个炒熟后,用大蒸屉重新放入大锅中,用余温保持菜不凉。

接下来就是等着女人们睡到自然醒了,说是自然醒,其实大年初一从四点多五点开始就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谁都很难不醒,只是女人们不用起床做饭,躺在暖和的被窝更舒服。

大概七点左右,刘松姐姐和妈妈陆续起床,火盆里的炭火也烧得正好。

把火盆推到桌子地下,一家人吃早饭,六个素菜意味着素净,表明一年之初,清清白白开始。

吃完饭要准备好素斋敬神,敬神后女主人把糖果糕点准备好,放在桌子上,等到差不多八点半疑惑,小孩、年轻人就会开始全村拜年了。

这个正月,姐姐最后一次可以大年初一在家过年。

自然是由她带队,带着所有的弟弟妹妹们,从自家爷爷们开始,到叔伯辈,到同村别的家族的长辈、叔伯辈,按长幼顺序,从大门入户别人家,嘴里喊着吉祥话,挨家挨户的拜年。

小孩子去别人家拜年就会主人家的女主人会给糖果,男主人一般给上门拜年的成年男性香烟。

遇上热情的主人家,不管你多大,都给你糖果,一年之中整个村子最热闹最和谐的就是大年初一的全村拜年了。

等到刘松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