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2章 高甘斗阵(1 / 2)

庞德、马岱都是骁勇的骑兵将领,他们不仅骑术箭法精湛,武功了得,骑兵的战术更是烂熟。

诸葛亮率领的人马不是主力,而且他现在直接掌控的骑兵也只有堪堪一万五千余骑。

但为了保证一击必胜,诸葛亮调拨了一万骑给庞德、马岱。

丁奉、凌统、陈武、董袭虽然都名列江东十二虎臣,水战造诣也是相当的高深,但是面对飓风般突袭而来的一万黄巾骑兵,他们则显得有些拉胯了……

一万五千骑的江东骑兵瞬息之间就被庞德和马岱的骑兵楔入分割成了十几个互相不能策应的碎块绞杀。

两军两万多的骑兵在方圆七八里的战场上展开了殊死搏杀。

庞德、马岱原本就精熟骑兵作战,并且此番突袭的契机是诸葛亮精心选择的。

就是要在联军攻城疲惫之后再出手。

只有这样诸葛亮才能以极少的兵马对十多万的联军造成致命的打击。

江东骑兵何尝遇到过黄巾骑兵这般暴风骤雨般的突袭,虽然拼死抵抗,但是不到一顿饭的功夫便伤亡过半。

陈武、董袭双战庞德,庞德奋起神威,一刀将陈武斩落马下。

董袭大吃一惊,纵马便逃。

庞德衔尾猛追。

亏得这时甘宁率领五千步兵,列成偃月阵上前截杀庞德,董袭才侥幸活了一条性命。

庞德转身见马岱被丁奉、凌统围攻,他纵马杀了上去。

丁奉、凌统还是识时务的,两个人联手都杀不过马岱,见又来了庞德,毫不纠缠,立刻撤走。

当庞德和马岱看见甘宁的步兵偃月阵上来,紧随其后还有周泰摆的箕形阵、蒋钦的衡轭阵和蜂拥而上的两万五溪蛮兵,目测总数不在六万之下。

但是,庞德、马岱这二位端的艺高人胆大。

甚至都没有商议商议,两人心照不宣的各率一队骑兵,以不足一万之数从左右两翼对六万敌军发起包抄。

就在庞德、马岱发起包抄之时,四千黄巾军的铁甲步兵在高顺的指挥下列成鱼鳞阵从正面对迎面而来的六万敌军发起进攻。

无论是在城上的张闿,还是巢车上的孙权、周瑜和蛮兵阵前的沙摩柯都看傻眼了。

诸葛亮这是要做什么?

脑袋长胞了找死吗?

一万多人和六万大军硬钢,这种打法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马超看见庞德和马岱向敌军后路包抄上来,他立刻率领三千匈奴骑兵迎了上去。

对于骑兵冲锋而言,除了以骑兵对抗骑兵之外,步兵最有效的战法就是结阵抵抗。

但是,现在庞德、马岱和马超所冲击的蛮兵却不善于结阵。

不,不是不善于,而是他们根本就不会结阵抵抗骑兵。

当三路骑兵以暴风骤雨之势冲进两万五溪蛮兵阵中,五溪蛮兵完全无力招架,瞬息之间就溃不成军,四散奔逃。

这时,孙权、周瑜巢车方向战鼓轰鸣。

甘宁、周泰和蒋钦三将回头看去,但见周瑜在巢车之上以大纛旗传令:

甘宁、周泰继续向前攻击;

蒋钦原地不动,调转阵型,掩护蛮兵撤退,拦截黄巾贼寇骑兵。

甘宁布下偃月阵原本是要对抗黄巾骑兵的。

这偃月阵是将全军呈弧形配置,形如弯月。

甘宁手持大刀,骑马位于月牙内凹的底部。

偃月阵在作战时注重攻击敌军的侧翼,以厚实的月轮抵挡敌军,月牙内凹处看似薄弱,却包藏凶险。

此阵兵强将勇者适用,所以主持此阵的大将必须武艺高强。

甘宁主持此阵,甚为合适。

高顺久经战阵,当然知道这个偃月阵的厉害。

但是他高顺也不是吃素的,他一手提着一杆长枪,一手握着一面黄色的三角旗帜,将旗帜临空挥舞,四千铁甲步兵立刻停下前进的脚步,全军变换城鹤翼阵。

这鹤翼阵是一种攻守兼备的阵形。

高顺立于阵形中后方,左右两翼如鹤张开双翅。

这鹤翼阵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指挥能力,使两翼张合自如,既可用于抄袭敌军两侧,又可合力夹击突入阵型中部之敌。

而大将则必须严守中位,防止被敌突破。

同时两翼应当机动灵活,密切协同,攻击猛烈。

甘宁一看高顺在变阵,觉得是最佳的攻击机会,他立刻下令加快前进速度,在高顺完成变阵之前,将其击溃。

然而,铁甲步兵除了身上的甲胄精良之外,最精锐之处就是阵法精熟。

就在甘宁指挥偃月阵冲到距离高顺军还有四十步的距离前时,铁甲步兵变阵成功。

并且左右两翼最前面的五百人弯弓搭箭,一阵齐射,对面的敌军哀嚎倒地一片。

一箭射罢,鹤阵两翼长枪如林,与偃月阵厚实的月轮重重的撞击在了一起。

铁甲步兵虽然凶猛,但是终究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