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6章 大汉当亡吗?(1 / 2)

马超、郭淮领兵下城围猎蛮兵,诸葛亮在城上向张闿交代东郡战事。

赵云率领主力已经撤离了东郡,抵达了新野前线,那就说明东郡的战事结束了。

既然战事结束了,那东郡战场到底怎么样了,作为主将的诸葛亮那就应该亲自向张闿禀明。

先是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甚至连传递书信都不容易;刚才又因为交代战事而耽搁了。

现在战场上的局势基本上明朗,诸葛亮就主动向张闿禀告东郡战事。

诸葛亮心里清楚得很,他必须主动禀告,不然就有擅权之嫌,所以他恭恭敬敬的向张闿禀报道:

“大王,子龙将军攻打东郡城,潜伏在城中的苏由为子龙将军打开城门,我军顺利攻占东郡。但是,刘封、张苞两人奸猾得很,一看情况不妙,领着五百残兵往东逃走;依从刘备的其他人等,包括当今圣上,全部都留在东郡,等候大王发落。”

诸葛亮在这里用了“留在”这个中性词,给张闿如何处理刘协和那些河北世家、颍川世家是留出了余地的。

说句实话,诸葛亮想出这个词来,多多少少是有点为难的。

当今陛下虽然是刘备手中的傀儡,但他终究还是大汉的皇帝,大汉还没有灭亡。

无论是张闿还是诸葛亮,攻打东郡,那都属于下克上。

另外,张闿到底会怎么处理大汉皇帝和这些世家大族,诸葛亮也不知道。

但是,就依现在的形势而论,张闿留下皇帝做傀儡可以,取而代之,也不是不行。

诸葛亮一个“留在”就有了无限的可能。

张闿的双眼看着城下郭淮率领步兵三人一组,五人一阵对已经溃散的蛮兵追杀,对诸葛亮道:“不要亏待了陛下。”

“请大王放心,臣下派了专人侍候保护陛下。”

张闿道:“等这一仗结束了,将陛下和众人都送往长安。”

“喏。”

忽然,张闿转过身来,深不见底的双眸冷冷的看着诸葛亮道:“孔明,你觉得大汉当亡吗?”

只要略微有点政治头脑的人物都能料到在大汉皇帝被活捉之后张闿会有这么一问,诸葛亮当然早就想到了,答道:“大汉利于天下苍生,它便不当亡;大汉不利于天下苍生,它便不当存。”

张闿听了诸葛亮的话,好像说了很多东西,又好像什么东西都没有说。

诸葛亮话语的意思很简单:

大汉当存还是当亡,全在大王的意思。

这无论是史书还是小说中的诸葛亮不是都立志要复兴大汉的吗?

今日如何变了?

其实,这不奇怪,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或者说是大人物,说得好听些,都善于顺应大势,顺应时代的潮流,说得猥琐点,都极善于识时务。

什么时候说什么话,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张闿又问一旁的张松道:“子乔,你看呢?”

张松毫不犹豫的回答:“诸葛大都督所言,正是顺应天心民意。”

又是一句废话。

这时,只见一名骑兵从远处风驰电掣一般的飞奔而来,口中大喊道:“沙摩柯抓住了!沙摩柯抓住了!”

不多时,那名兵士跑上城头,跪在张闿面前拱手道:“禀报我王,蛮王沙摩柯抓住了!”

张闿问道:“还有多少蛮兵在抵抗?”

“禀报我王,抵抗的蛮兵基本上没有了。”

“抓了多少俘虏?”

“尚在清点。”

“先不要清点了,将所有的俘虏都押到许昌城下来吧。”

“喏。”

“俘虏来了之后,再将沙摩柯押上城来。”

“喏。”

一个时辰之后,约莫五千多蛮兵俘虏被马超和郭淮押到了城下。

这些蛮兵再也没有初到许昌城下时的那份嚣张跋扈劲了,都低着头跪在那里。

张闿以一个得胜王者的姿态站在城头之上,扫视城下,道:“你们都是好百姓,被沙摩柯骗来与朝廷为敌,现如今你的父母妻儿得了你们战败的消息,一定是依门哭泣,所以,本王决定,一个不杀,一个不关,分发路费,放你们回家。”

张闿说一句,城下就有通译翻译一句。

蛮兵们听了张闿这话都愣住了,有的人抬头看向城上,看看城上是不是当初自己要活捉或者是杀死的那个张闿。

郭淮大喝一声:“低下头去!”

张闿道:“伯济,他们没有抓到本王,想看看本王就让他们看看吧,不然就真的白来一趟了。”

通译将这话翻译之后,所有的蛮兵都抬起了头来。

有个胆大的问道:“大王所言是真话还是假话?”

张闿道:“此时此刻,我……本王有必要和你们说假话吗?不过,本王丑话说在前面,因为孙权这个贼寇冥顽不灵,还在对抗朝廷天兵,你们回家的路上如今都是战场,现在回家那肯定是凶多